泉子給他的好朋友的信中,日期是1988, 透過很多電影看到那個年代的樣子,多數(shù)都在描寫軍區(qū)大院,北京胡同兒,還有一群迷茫的少年,打架,泡妞,喝酒,煙不理手,吞云吐霧是他們的日常生活,但還是執(zhí)著的想要找尋點什么,骨子里透出了那么多的憂傷。這算不算時代特征呢或者時代的代表人群。
姜文把這個人物演的深入骨髓,眼看心愛的姑娘一去不復(fù)返,墨鏡背后流出的一滴淚讓人通徹心扉,這里沒有大英雄,將小人物的真實情懷,娓娓道來,蕭瑟的季節(jié),蒼白艱澀的生命,被世俗活埋的愛情,漸行漸遠的青梅竹馬,喧囂丑陋的江湖義氣。
在我心里姜文演繹的泉子依然是個好人。
彷徨迷惘是李慧泉一生的主題,他仗義疏財,對朋友講義氣,對喜歡的人鞍前馬后,對鄰居善良……但是這樣一個好人卻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倒爺崔永利說“要是別人都活得跟你一樣,那得多累?”,這是局外人對于李慧泉行為的評價。
影片中李慧泉去咖啡廳聽歌,小姑娘稚嫩的聲音讓李慧泉開始沉湎過去,記憶中與青梅竹馬小芬關(guān)于本命年、關(guān)于青春友誼的又再次浮現(xiàn)眼前。
影片最后李慧泉被喜歡的姑娘拒絕,被兄弟坑,一系列糟糕的事情之后,又回到三年前的場景,只是這次李慧泉是一個人,是被人搶劫,被人捅殺。
《本命年》是第四代導演謝飛的杰出之作之一。電影的大致內(nèi)容是李慧泉刑滿釋放后回到了以前生活的地方。
在電影的開頭以跟蹤鏡頭的形式展現(xiàn),他走在路上,與其他人格格不入,聽到火車聲、汽車聲,一切都顯得這般迷茫。,李慧泉一個人回到了那曾經(jīng)的胡同,滿是灰塵的家里,在他一個人收拾房間的時候不知道會不會后悔曾經(jīng)的決定——曾經(jīng)那么注重義氣,卻進了監(jiān)獄。
大概讓我影響最為深刻的是在最后司機問他要去哪的時候,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墨鏡成了他唯一的“衣服”,裹挾著他剩下“面容”
有些老電影因為細致入微的寫實,將過去那個年代特有的影像、聲音永遠保留了下來,多年以后也值得回味。這部影片的價值之一就體現(xiàn)在這兒。
當然這部片子更大的價值是永恒的主題:普通人對于生命意義的體悟。最后的結(jié)尾相當意想不到,堪稱經(jīng)典。
筆記
觀后感
人生如戲
——觀《本命年》有感
本周的賞析影片放映的是謝飛導演執(zhí)導、姜文主演的電影《本命年》。這部電影于上映同年便斬獲柏林電影節(jié)銀熊獎,被視為是中國第四代電影人對影壇的最后一次大沖擊,在中國乃至世界影史上留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整部影片講述了北京小伙兒李慧泉的犯罪、出獄、死亡的生活。令我深思的是影片的結(jié)局:當鏡頭對準李慧泉倒在血泊中的身影的時候,一股濃濃的悲劇色彩油然而生。個人拙見:正是主人公李慧泉的這一結(jié)局,使得該部影片榮獲殊榮。李慧泉本心不壞
性的忍者
《本命年》通篇描寫性的壓抑,在中國電影史上絕無僅有——先例只得《小城之春》和香港的《董夫人》,都寫女人的性苦悶,把焦點集中在男人身上大概真是第一次。我納罕的是其他人好像不很覺得,最多匆匆一提,若無其事轉(zhuǎn)而討論它的失落感。是因為認為壓抑沒甚麼大不了,不值得大驚小怪?中國人一般沒有以性的課題説長論短的習慣,桃色新聞也限於交頭接耳傳達某某與某某有染的訊息,很少會進一步繪聲繪影加以形容,遑論井井有條的分析,不像美國人——他們出了名喜歡把床笫間的問題掛在嘴邊,被譏為「説多過做」。
可是既不做也不説,真使人發(fā)瘋?;蛘咧袊藢π圆坏哽秵欭X,實在無從説起——整個問題從來沒有人把它當問題,太過陌生,連適當?shù)拿~動詞也被鎖在道德的保管箱裡,要用的時候手邊根本沒有。只有説粗口我們能流利地把壯偉的性器官吐出來,準確地把它們投向受害者的上一代——一種西洋人不能理解的隔山打牛奇技。一旦坐下來心平氣靜嚴肅地將雲(yún)雨化作語言,我們卻又辭窮了,老半天吞吞吐吐,就是沒辦法把鯁在喉間的魚骨頭吐出來。
梁天出演,本命年只是十二進制的又一種說法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