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找電影的時候就去圖書館看。
不開心的時候看這么傻傻的電影都會哭。
一個人看這種電影更顯寂寞。難免要吵架。
愛她就會為她放棄一切哪怕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機會嗎?就會因為她的理念不跟最渴望合作的人合作嗎?愛一個人就愿意放棄這么多嗎?不愿意放棄就說明不愛嗎?
她的理念的就是正確嗎?渴望自由放蕩不羈不過是逃避現(xiàn)實不負責任罷了。我承認我是這樣。但只有得絕癥的人才能這樣吧。
不想改。也要改。
2008年5月 我陪老媽上門診 室友電話來說 我們最小的室友得了白血病 電話掛了 繼續(xù)幫老媽門診 擋著我的口罩濕了一半
2009年2月6日 我和初中同學打麻將 興奮之際老媽電話兩次催我回家 不舍之中 回了 進門迎來老媽的埋怨 告訴我 爺爺去世了
第一次知道 原來一句話 可以讓人腿軟
2009年的今天 我和好友去剪發(fā) 她告訴我 我們小班一男生貌似是因為溺水 走了 一人在廈門 走的很孤獨 我傻了 于是任憑理發(fā)師給我剪了短發(fā) 染了發(fā)
2009年11月3日 剛為有希望的白血病室友募捐了3萬塊錢 輔導員送錢去北京 帶回來她已經(jīng)走了消息
我在一次開大會上告訴我一室友 倆人在八榮八恥的聲音下就那么放肆的哭著
底特律最近一直陰雨的天氣 中午偶爾放晴 和GI一起出去 忽然發(fā)現(xiàn)竟那么想念陽光
回家時 大雨 mp3突然放到我當時為室友募捐做的片花 忽然疑問著 why I am the one who deserve to live
現(xiàn)在看電影總會理智很多 總是更旁觀的去看 更疑問的去看 電影不過是導演的一種理念 別人的理念 總是不適合自己
于是 相似經(jīng)歷的事情總會讓我不再理智
我心中最理想的女子—薩拉,和一個我正在用心全力以赴想變成的人—尼爾森。前段時間,朋友一語中的,發(fā)現(xiàn)在各大電視電影和選秀綜藝中,我喜歡的都是極具個性的女孩,卻不一定是最符合大眾的。恩,其實喜歡的都是自己想成為的,或是帶著自己的影子,人啊,可能都是這樣,從前以為自己多么特別,多么厲害無比而又清新脫俗。其實,越來越發(fā)現(xiàn)自己免不了俗,是俗人一個。但是,我知道,我,不甘平庸。但是,我害怕,喪失這種不甘和敢于不同的勇氣,因為,我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不斷長大的自己正在這樣。所以
看這種電影和看一些人的博客起著相同的作用:一次次的讓我不滿自己的生活.
坦白的講,我似乎可以算得上沒有生活。不管怎樣,那個酷男都還有自己可以獻身的廣告業(yè)。我和他一樣,沒有嗜好,沒有癖好,他有工作,我沒有,如此,是不是我更需要拯救?
好像,只能等到突然生命快要走到頭,才發(fā)現(xiàn)不懈努力追求的一文不值,而曾經(jīng)為了追求所放棄的才是生命的本質。很多,很多電影如此,很多書如此,很多人都回憶也是如此。象城墻根每天唱歌跳舞的也是白發(fā)人多于黑發(fā)人,是不是,只有到了那個緊要關頭我們才突然重視自己突然勇敢一把?
我也討厭看電影之后非要扯出點什么指導意義什么價值,但是,我確實在想,生活是什么,特別是,我的生活算什么。
有人說,you are what you eat and what you wear。
很有道理。以前不屑,現(xiàn)在信服。
你看,她穿著長裙子,毛衣,圍巾,通體都是溫暖的色澤。
你看,我穿著長褲子,單色衣服,通體都是乏味的象征。
也許,可以不用等到那個盡頭才來一次如此徹底的轉變。也許,在二十歲正好的年紀,從改變穿衣開始。
《甜蜜十一月》總覺得很牽強附會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