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touch到我的
是一個背景復雜的阿姨對安說的一句話
“你總要適應新環(huán)境,趕緊適應他們吧,生活一直在變化,小姑娘”
生活的變化與復雜在電影中看似不合理的存在,于安而言,是破壞她平靜生活的致命因素,是母親的離譜愿望和生活的變異安排。
但有時候想,如何在生活的常態(tài)和變異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如何追求一種變化與不變的和諧。如何時刻準備好,
或者發(fā)現(xiàn)自己時刻都準備不好的時候,怎么應對
雖然我不是一個文筆很好的人,也不是一個很會寫影評的人。
但是看完這個電影給我觸動很大,所以想來說一句,我真的很喜歡這個電影。
影片細膩的把握了母女之間的摩擦沖突,雖然這個電影不像一般的講家庭,親情那種,喜劇為主。恰恰相反,這個電影其實除了結(jié)局,我覺得一直都是很壓抑和迷茫的,母女生活困境,困難重重的生活帶來了母女之間的摩擦,爭吵,各種問題的產(chǎn)生。
因為想要了解美國的母女關(guān)系去看芳心天涯,美國式母女和中國試母女看似不一樣其實是大同小異。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下長大,中國的女兒順從,孝順,從小就被教育要聽媽媽的話。美國的女兒則更自我,她們會無所畏懼的打斷媽媽的嘮叨,我型我素。中國的母親從小就開始安排自己的孩子,從生活到學習,從小時候穿的衣服到長大后找伴侶母親都要插手,她們總是高高在上的不會和自己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美國式媽媽同樣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向自己安排的方向發(fā)展,可她們沒有中國媽媽那么嚴格的要求
一直很喜歡那種有力量從庸常生活中掙脫,即不因此對現(xiàn)有生活軌道中的人感到負疚虧欠,也不畏懼被未來拒絕,追逐著哪怕是看起來不切實際的夢想的人。
前天老男人拿著手機過來給我看兒子和侄女的合影。這個侄女先是央老男人在澳洲求學的兒子找一間教堂,說是“突發(fā)其想,要找個教堂結(jié)婚"。兒子只管借這個機會改善了伙食,大概他們玩高興了席間談到了移民的想法。老男人兒子就語音微信老爸把這個“不靠譜的姐姐”小小的非議了一下。老男人把語音拿給我聽,我聽了說,挺好。他問怎么好呢,我說人生好短,想做什么就去嘗試咯。
過年時我見過這一對戀人,其實她的侄女比我小不了幾歲,干脆叫我姐姐。男孩是天津人,因為姓金,被喚作“金先生”。大體上看起來,這個金先生算是這個已稱得上是"剩女"的侄女兒的心頭好了吧。膩膩歪歪。金先生始終未應侄女要求在大家面前“表演”天津話,但我想大概是因為天津話總逗得這丫頭總咯咯咯的發(fā)笑吧,女孩兒總是樂,那就什么都好辦了。
她先是從成都奔到北京,像一塊小蘇打投進了溫水
芳心天涯:1999佳片有約,我喜歡這部電影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