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某個脫口秀時,我看到了一個讓人備感不適的表達:“樂觀的原因是愚蠢”。當(dāng)下,我并不知曉自己是否是樂觀主義者,對于大多數(shù)的社會問題和新聞,我大多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完本片后,追溯這個問題,有了一點模糊的認(rèn)知:作為歷史上基本一直保持獨立文明和間歇性繁榮的中華民族的后代,是永遠(yuǎn)無法真正理解另一個長期處于苦難和歧視的人種的。我們永遠(yuǎn)無法想象,自出生起就要面對繁榮理想的社會、與注定低人一等的身份之間產(chǎn)生的巨大割裂,這樣成長起來的數(shù)代人,會有怎樣的想法和情感。
1
《我不是你的黑人》是根據(jù)作家詹姆斯·鮑德溫生前未完成的回憶民權(quán)運動三杰梅德加·埃弗斯(Medgar Evers)、馬爾科姆·X、馬丁·路德·金的手稿《記得這座房子》(Remember This House)拍攝的紀(jì)錄片。電影由鮑德溫的敘述貫穿,用了大量紀(jì)錄片資料、電影資料、圖像資料,以傷痛的個人的聲音,批評種族主義和美國文化。鮑德溫說:“歷史不是過去,它是現(xiàn)在。如果我們承擔(dān)我們的歷史,我們就是我們自己的歷史。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實際上就是罪人?!彼u種族主義者因為他們的原罪感,他們的怯懦
首先,這是一部毫無內(nèi)容的片子,無非就像個怨婦一樣在重復(fù):“你們400年前歧視我們,你們200年前歧視我們,你們50年前歧視我們,你們現(xiàn)在還歧視我們。什么自詡文明先進,其實你們就是一幫野蠻人!”。拜托,你們這幫黑鬼,能不能稍微動點腦子想想,為什么白人一直歧視你們?他們閑的蛋疼是嗎?以歧視你們?yōu)闃肥菃??你們黑鬼不思進取不說,還不走正道。美國黑人占總?cè)丝?3%,但50%的犯罪是黑人所為,你這片子里怎么不提這事?一邊偷扒盜搶,一邊說別人歧視你們。有意思嗎?
我這么一說,黑鬼又該說了
影片是根據(jù)詹姆斯鮑德溫的遺稿拍攝,里面的旁白就是手稿內(nèi)容,里面用的大部分都是真實的影像照片,所以大部分是黑白照,甚至有的視頻故意處理成黑白。
因為是直接按照手稿來拍攝,所以敘事上比較隨意,大體上是寫了三位黑人運動領(lǐng)袖好友的生平和死亡。
影片讓觀眾重新審視了過去而且是延續(xù)至今的種族問題,我們會發(fā)現(xiàn)黑人要的不僅僅是選票,也不是看似公平的法規(guī)。他要求更加公正的待遇,要求整個社會能正式他們。希望當(dāng)一個白人被偷時,不會被當(dāng)做第一嫌疑人,希望在白人眼里,黑人不是忠誠而愚蠢的服務(wù)者
"Remember This House" Raoul Peck envisions the book James Baldwin never finished -a radical narration about race in America, through the lives and assassinations of three of his friends: Martin Luther King Jr., Medgar Evers and Malcolm X. using only the writer's original words[1].
獲獎情況
第26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最佳紀(jì)錄片[2]
《我不是你的黑鬼》 拉烏爾·佩克[2]
2017年6月,獲得預(yù)告片界奧斯卡最佳紀(jì)錄片預(yù)告片獎項。[3]
【我不是你的黑鬼】爆款紀(jì)錄片片 We are different, but we are not.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