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吃了那女孩,我是先聽到的電影OST專輯,當時聽下來的感受就是,嗯,典型的臺灣片子。Cheer以及其她女孩子的嗓音,自言自語的獨白,憂愁感,無奈感,蒼白感,都隨音樂一并襲來。
之前有看城市畫報介紹,知道這是一部lesbian的電影,但是光聽音樂實在感受不出來。
后來看到了電影,跟著電影重新感受這些旁白以及音樂,才結(jié)結(jié)實實的感受到了音樂中要講述的那感覺。
同性之間的愛,和異性之間的愛,又有何區(qū)別呢?都是人,除了身體特征之外,都是一樣需要情的,你說是愛情也好,你說是孤單時候需要個伴侶也好,都是有一種磁場在里面的。
隱忍的笑,肆無忌憚的打鬧,小心翼翼的眼神,輕柔的愛撫,狂熱的激情,都在她們的故事里,一一表露出來。
臺灣影片節(jié)奏多半是緩慢的,再配以細膩敏感的糾結(jié),一切看起來都顯得云淡風清。
女主角雖然不是傾國傾城,但我想都為了這部片子,付出了許多。所以每每看到中國同性題材的電影,我都很欣賞,如藍宇,春光乍泄,漂浪青春。。
我想最后的一個故事就是對前三個故事的總結(jié)吧。我們都如一顆糖果,對不同的人來講,有不同的對待…
不知是最近開始流行標題黨了還是我的悟性真被生活磨得越來越低了,又或是我一直固執(zhí)地習慣看片之前不看任何解讀的堅持不科學,依然是看片到最後還對部分片名比較茫然。之所以說“部分片名”是針對《花吃了那女孩》這六個中文字而言的,反倒是此片的英文片名很得我心。
沒記錯的話是想看此片有段時間了,對於我賦予它的期待值,看片后,沒有太大驚喜也不存在多少失望。用一句相對欠扁的話來說,就是“具體問題得具體分析”。
關於風格:
提到影片風格這種事就不得不扯到導演。陳宏一,臺大哲學系畢業(yè),應該是。這名字大概會讓不少人感覺很熟悉,確切地說是讓不少愛看mv的人熟悉,事實是是他本身就是個有名的mv導演,類比于政客喜歡的那句“學而優(yōu)則仕”和演藝界“演/唱/而優(yōu)則唱/演”的普遍攪和,作為導演來個“mv優(yōu)則影”也沒什麼不可,況且之前還有拍《明明》的歐雪兒做了吃螃蟹的人,這條路也算是沒多大障礙了。
或許有人覺得我又扯遠了,其實這次沒有。我要說的是,作為一個mv導演拍電影還是存在一定硬傷的。此片的風格就是典型的mv化的電影。也不是說有多大…
【花吃了那女孩】魏如萱主演,告訴我你需要什么,然后我告訴你沒有它你怎么活下去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