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交流的細枝末節(jié)是法國愛情電影的精髓,此片更是演繹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男主角那深邃的眼光,無時無刻地變化著,突出了電影注重細節(jié)的特點,女主角性感美麗,演繹了一個典型的法國女人對愛情的理解。此外,影片的情節(jié)發(fā)展跌宕起伏,結局更是出乎意料。可以說,它涵蓋了法國電影的所有特色。
(芷寧寫于2008年4月29日)
法國影片《竊欲無罪(Sotto falso nome)》又譯為《偷欲》,這兩個譯名都容易讓不少人往“別處”想,而事實上,此處所指的竊、偷都具有雙重含義,關乎情事,更關乎名利,而另一個譯名《一個作家的告白》又顯得太沒趣味,且明顯消弱了影片所呈現出的神秘氣氛。
當然,因劇情本身的需要,該片不可避免地有不少情欲戲分,但這只是它的表象和組成部分,它還有另一個表象是倫理,一個半老男人在不知內情的狀態(tài)下,和繼子的未婚妻極盡纏綿之能事,自然會被納入倫理片系列。然而,該片在這些唬人而奢靡的形式之下,處處流露出真懸疑小驚悚的氣質,將一個隱秘已久的真相漸漸撥去迷霧,當結尾一切真相大白之時,觀眾才驟然發(fā)覺,剛剛過去的兩個小時居然是這么的流暢舒適,似乎每個時段都在經歷一次“揭示”,都在更進一步的接近真相內核,從而使得整個觀影顯得愜意而值得。
同時,該片那出色的配樂實在值得大書特書一番,大段大段的鋼琴獨奏于影片主題曲中不斷派生出不同類型的變奏,流淌出不同的視聽信息,或清脆悅耳或婉轉低回或激起…
我們的故事總是等人訴說,等一個了解并能傳情達意的人。我們從未徹底消失,隱身而行令人疲憊,就像是暗中偷窺別人,要保持秘密,記憶必須準確。秘密通常不是出于惡意,秘密只是我們內在的旋律,使我們成為別人生命的見證者;若無秘密,我將無法開始寫作,這就是述說故事,就像一條契約,一道魔法,用一條看不見的線綁住回憶,讓那些人事物陰魂不散。當我們從魔法中解脫的那一天,終于想說出事實的真相,我們亦成為一個回憶或幻影。
這是片尾的一段話,是這部電影打動我的地方,似乎也可看做電影名的解釋。
他偷了好友的故事寫成書,卻沒有出版,將書交付給好友后自殺;他出版了好友寫的書,并以此為起點寫了一系列的書,卻努力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在面對好友之女的勒索時,明明可以拒之不理卻依然付了錢;他讓好友之女了解一切,卻早做好迎接死亡的準備……
這兩個人,對彼此理解如此之深,卻又是如此哀傷。
另外提一點的是,電影的配樂很不錯。
【竊欲無罪】品質炸裂的劇情片 一個作家的意亂情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8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