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一主演,同樣的導演,但著實不必再用一個“放牛班”來套用翻譯片名??赐暧捌阋浀谩胺排0嗫鞓讽灐钡淖g名給你的期望,不用喝涼水,就會自然給自己大大失望一下。
好吧。來對比,“快樂頌”沒有“春天”來得單純。背景與主次都好多。好片只要一個主旋律一種耐人回味的感動就可成為經典。我現(xiàn)在想起了類似的影子,《天堂電影院》好片中的經典。
看完Les Choristes和Petit Nicholas再看這部電影,倒沒有覺得通篇的舞臺布置讓人眼花繚亂,戲院的背景讓主題不再沉重,輕松的氣氛卻沒有影響電影的深度,幾張熟悉的面孔讓人可以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片中精致的音樂。
有人評論說Nora是Marion Cotillard以來法國最甜的女演員,的確這部電影能讓人慢慢對這個奧地利人與埃及人的結晶產生好感,尤其是折服于她的唱功!
網上除了一首Loin de Paname以外,還沒搜到其他原聲的歌詞,故只能從字幕和原聲當中東拼西湊把比較好聽的一首Un Recommencement的歌詞摘錄于下:
Un Recommencement
On est tous au départ sans bagage,
Plus légers que le ciel le plus large,
D'où tu viens, je ne sais plus. La mémoire
ne retient pas les mouchoirs des gares.
C'est tout à coup br?lant,
Un recommencement.
Si je viens, c'est qu'enfin je suis libre
du mentir qu'y rentr'est d'ìmpossible.
Tous mes yeux croisent à t'en promenade.
Les épaules et les bouches qu'y garent.
看完了,感覺不太好~
其實故事就是比較老土的一種,主人公生意破產了,老婆跑掉了,兒子的撫養(yǎng)權也歸前妻了,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重新振作~最后大團圓結局~
本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兒子最后和老爸團聚了.
本片溫馨感人,不過有點沉悶。
一個天使一般的男孩,一個瘸了腿的老馬般的父親,在劇烈動蕩的時代背景下,只能像一只背著房屋在火山邊沿禹禹獨行的蝸牛,掙扎生存,法國電影一直是影壇的小清新,濃烈的人文色彩,俏皮的對白,極端的諷刺、暗示,特殊的場景,演員的夸張演出無一不使人腦洞大開。
影片在濃郁晦暗的色彩下開始回憶, 男主皮谷守著搖搖欲墜的劇院工作,妻子也跟別的男人跑了,因為這個建筑商可以給他穩(wěn)定的生活,家里的小男孩找到劇院以前的音樂指揮學習手風琴,在街上賣唱賺取一些散碎銀子補貼家里的貧窮生活
編:看過《放牛班春天》的人都會對本片抱有很高期待 包括整個劇組想必也憋了一股更高的干勁兒 不過當那個美女臺柱子一出現(xiàn) 我心想 完了 到了用女色招攬觀眾的地步 這片子肯定沒戲了
導:再一次印證了這一點 大制作不一定有大效果 你甚至錯覺是在看一個好萊塢大片 再無《放牛班》的抑揚頓挫和情真意切 關鍵是缺少了跟觀眾在情感上的共鳴
演:演員們似乎一直沉浸在劇院的氛圍里不能自拔 表演起來都顯得過度夸張 難以脫離舞臺痕跡 做作 加上政治的東西 形成一種用力過猛的效果 由于節(jié)奏一直趨于熱情洋溢狀 反而搞得平淡甚至混亂
# #
與年輕導演christophe Barratier的前一部作品《放牛班的春天》大紅大紫的境遇相比,這部《北郊1936》在國內不溫不火甚至顯得有些寂寥。至少在豆瓣上只有寥寥2篇評論。mtime上也只有6、7篇。大多數(shù)人關注過此片,轉而又淡忘了,畢竟眼下可供選擇的電影實在太多。
故事的背景年代資料,可以參考Luc 在mtime上的評論
http://www.mtime.com/my/197021/blog/1562969/
個人覺得這篇評論很棒,對演員,導演的分析都比較中肯,值得推薦。
作為一名感性影迷,我只能聊一些粗淺的觀影隨感了。
北郊1936年的主角仍是放牛班里扮演馬修學監(jiān)的熱拉爾·朱諾,喜歡這個大叔渾圓的身材和漫畫式的表情,非常適合扮演劇中那位愛子心切,快樂又偶爾發(fā)些脾氣的好老爸。而他和手風琴男孩的父子關系不禁使人與放牛班春天聯(lián)系在一起,兩部電影又都是音樂體裁,也許導演考慮到這樣的組合能保證影片有賣點吧。
親情,愛情,音樂廳內每位工友間的友誼,工會與納粹政黨和資本家的斗爭……幾條線索同時展開,劇情如luc所言過于飽滿,不似《放牛班的春天》簡單的學生學監(jiān)關系
北郊1936年的影評 從烏云縫隙中抓緊生活的陽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