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部電影是介紹其服裝的精致。
故事講述的是奧地利的瑪麗公主在法國路易十五時送到法國進行和親,天真年輕的她受到了法國人民的熱烈歡迎。隨著路易十六的繼位,她成為了法國的瑪麗皇后,不諳世事的她在皇宮里修建別苑,置辦服飾,依然快活的過著。然而這一年,法國的饑荒遍布全國,法國大革命的烽火,讓她成為了犧牲品。
自古佳人多薄命。
美國版的《絕代艷后》名氣頗大,原本是去搜那部,卻陰錯陽差看了這部,是意外收獲。對比了一下美國版的宣傳片,兩者風格完全不同。更喜歡這部,無論是表現(xiàn)手法和內(nèi)容剪裁,它都更像一部紀錄片,透過閱讀式和私語式的方法將情節(jié)展開。而只言片語都有史料作為支持,尊重的呈現(xiàn)也是它的宗旨之一。
面對這樣一個動蕩的時代、事件豐富得眼花繚亂的一段歷史,或者這種方法更妥帖。人為的戲劇化反而會減弱原本的精彩。有時,歷史,比戲劇更戲劇化。
從演員上來說,美國版的克斯汀·鄧斯特太美國了。必須承認她的味道和法國相去甚遠。而這部的主演卡琳?瓦納斯(她還參演過《午夜巴黎》,完全沒印象,呵呵)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杜蒙維爾,屬于法語區(qū),也許就是法裔呢。一個國家一種風格就在那舉手投足之間,學也學不來的。
法國大革命成為許多文學著作和學術研究的材料,本片以記錄片形式再現(xiàn)了法國大革命的背景及原因。
一、自然內(nèi)親繁殖的權力體系與社會發(fā)展的脫節(jié)。王后的婚姻是政治的犧牲品,也扼殺了其本人 路易十六顯然不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
二、信仰的非理性,紅衣主教的失誤未得到公正審判,這加速了王朝的覆滅
三、財政制度是王權與民權矛盾交織點,王后的私生活揮霍只不過是這矛盾的替罪羊。
衰落其實從14就開始了,至少是有許多坑。路易16夫婦從來沒有受過任何有關革命的教育,不知道革命是什么?不知道民眾如何想,不了解新的政治風潮,不知道亡國之君該怎么做,該不該逃跑?該說些什么,然后結果一次次的錯失生存機與做出錯誤決定
給人感覺是溫室里的花朵,死前絕悟了,不過路易16才是真的缺乏烈的情感,上斷頭臺前的仍然照常吃喝
1769年,奧地利皇儲瑪麗·安托萬在母后的安排下與法國皇儲路易斯·奧格斯特訂婚,一年后在凡爾賽宮舉行的婚禮,當時安托萬未成年。路易十五因患天花死去,并未留下子嗣。
安托萬成為了路易十六的妻子,成為了王后。她被宮中的一些禮數(shù)束縛的不自由,她渴望能像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她愛穿愛打扮,愛揮金如土的修繕宮殿和她的農(nóng)莊。她不知道凡爾賽宮之外的人民疾苦,依然用重金裝飾著自己。
此部片子中并沒有把她塑造成一個桃色緋聞的主角,那些丑聞多數(shù)來自于一些寫手的誹謗,最終她陷入了災難,也最終沒有逃脫死亡的命運,她很愛孩子,她說她以她的孩子為生存的目的,對于即將失去他們,她無比痛心,并且希望她的孩子能為她復仇。
歷史到底是怎樣的?這些文學作品是否真實的反應了安托萬不得而知,只知道誹謗模糊了事實,而事實又是什么呢?安托萬真的就是那么該死么?不得而知。
“絕代艷后”《舊制度與大革命》注解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4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