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爸爸去哪兒,安吉放棄第一次抽中的1號好房子,心心念念想選5號房,可是最后5號房被別的爸爸抽走,在沒有別的選擇之后,安吉父子只有入住2號房。
在去看房子的路上,沙溢以一副過來人的姿態(tài)一路叨叨叨安吉選錯了房子,甚至給安吉貼上了“武斷”的標簽。安吉實在受不了終于對沙溢說:“爸爸,為什么老說我?”
<圖片1>
沙溢一路抱怨安吉的真實心理動機是:因為你的堅持,導致了最后別無選擇入住2號房,因為入住這么糟糕這么臟的房子,我還要打掃。
對,很多時候,并不是小孩真的做錯了什么,只是因為小孩做的事情,給成年人帶來了麻煩,就被稱之為不好、不對、不正確。而成年人直接忽略那些不好、不對、不正確是小孩成長過程中的需要,這些經歷,會內化成小孩的經驗,最后發(fā)展成為邏輯和智力。
在面對不好的事實結果,更多的是被爸爸說了一路的情況下,24K純爺們安吉終于情緒爆發(fā)特別傷心但又很克制(過于克制壓抑自己的情緒不是好現象)地哭了起來,看著特別心疼。
<圖片2>
沙溢沒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作為爸爸去哪兒的死忠粉,跟著看了好幾年。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的時候,每期必定第一時間追看,而且會看好幾遍。
可是看了最新這一期節(jié)目后,很失望,主要是為阿拉蕾“救父”這一段....
感到很生氣,所以也專門為阿拉蕾寫了一篇文章。
全文都在講阿拉蕾,略長,對“救父”事件的看法在末尾。
第一次在豆瓣找到《爸爸去哪兒》的組織,所以想來問問,有沒有人有同樣的看法?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_??)?
這篇文章我發(fā)在了自己的公眾號上,如果喜歡的朋友,也可以找我要號,我們來這里討論。 (? ??_??)?
也可以告訴我你喜歡哪一期,或者哪個小朋友,我可以來寫寫~~ ^_^
-------------------我是正文的分割線------------------
一個剛滿4歲的小姑娘,就讓所有看過她的人喜愛不已。
那是當然的。因為她既有自己年紀的呆萌可愛,又有很多成年人都沒有的懂事和善解人意,還能正能量滿滿地關心周圍的人!
阿拉蕾的呆萌屬性,是隨時隨地、由內而外地散發(fā)著的!
她第二次和董力出行前
我們只想看真實的家庭互動,不想看明星比賽和假父子情。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可愛,大家看不膩的,沒必要怕觀眾喜新厭舊就不停的去搞亂七八糟的大人比賽。導演想拍美娃帥爸的心情我們理解,但是假父子的和睦來得那么容易的同時,不也襯得真親情也很廉價了嗎?
我們只是想看天真爛漫的兒童,不想看被拔苗助長過于成熟的偽兒童。一直以為中國版能走紅是托韓版的福,看了幾集韓版,原來我們早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鏡頭唯美,配樂可愛,剪輯精煉,技術上各種細節(jié)都秒殺韓版。韓版里的孩子也沒中國孩子好看,但連智商情商被中國孩子完爆就有點離奇了。再仔細觀察會發(fā)現,事實是韓版無論出品方還是家長都沒那么急功近利,人為的去營造什么高雙商。
記憶中每一季的年齡最大的孩子都是最受其他小朋友歡迎的。帶娃記里有很多可愛的小粉紅,比如安吉火車站等考拉,比如亮仔賴在雪地里不停喊考拉,比如考拉非常害羞的要選亦航當委員。這些很真實也很可愛,為啥不能播呢?如果怕主題跑偏,可以再拍拍小孩子玩耍中那些小摩擦和翻臉嘛,觀眾自然莞爾一笑不再當真了
作為一個看過前三季的觀眾,對于新出的第四季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互討,禁辱罵人參。
前三季節(jié)目都是親子互動真人秀,尤其第一季最為典型,爸爸和孩子都是新體驗,沒有固定模式可參考,節(jié)目組也沒有類似經驗,嘉賓對于環(huán)境是真的陌生,父子互動特別溫馨真實。第二季嘉賓開始清楚熟悉節(jié)目的套路,爸爸們都有點演,并且初衷也不再只是一起出去游玩那么簡單,更想通過節(jié)目達到教育的目的。
而第四季實習奶爸的設定,雖然有部分原因是由于廣電的限娃令,但也直接挑明告訴大家親子互動真人秀已經改變,至于變成哪種類型的節(jié)目,恐怕不是普通觀眾所能了解的了。
節(jié)目出彩的地方很多,但這里想指出點不足,第一,節(jié)目的節(jié)奏混亂,節(jié)目對于嘉賓的介紹太簡略,分不清誰是誰,看得人一頭霧水。實習爸爸的設定也不了解,整個剪輯給人混亂的感覺。第二,字幕比之前的幾季丑多了。。。第三,后期配樂,前幾季對于開心、驚喜、害怕時的配樂都很有趣,但這一季略感平淡,時機把握不當,突兀。不過,以上都是個人觀感,不喜勿噴。
題目形容的是我自己 相信也是大部分人對董力阿拉蕾CP組合的反應。
作為一個愛心泛濫的未婚姑娘,爸爸去哪兒一直高居在我周末必刷的綜藝節(jié)目清單榜首。
第四季的爸爸去哪兒,由于阿拉蕾和董力的反差萌以及新手爸爸身份,這對父女是幾對里最有看點的,剪輯時間就能看出,他們倆的露臉越來越多。果然沒幾期,這對父女徹底火了,順帶著盤活了已經大不如前的爸爸去哪兒。
但是這種設置對阿拉蕾有沒有影響呢?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小朋友在3歲的時候其實就會開始產生性別意識。說到性別意識,不得不說爸爸去哪兒的另外一個爭議---嘴對嘴親親。
在張倫碩收到考拉給他買的秋褲和羊肉串的時候,開心的說“親一個”,看第二張圖,考拉在嘴對嘴親完以后迅速轉身背對張倫碩整理了帽子。
<圖片1>
<圖片2>
黃磊多多對嘴親親,看到多多第二章抿嘴的那個動作了么。
<圖片3>
<圖片4>
想想平時自己做了不太情愿的事情后的下意識動作,就能判斷出這幾張圖里小朋友們的感受了吧。其實我并不覺得這種親子互動模式就是錯了
我是從第二期開始看,對幾個小朋友還沒有多少了解,同事在看的時候,就一起跟著看。先前在網上有看到很多人安利阿拉蕾,覺得真的挺萌的小朋友。在聽到安吉說:“我重要,還是魚重要,我都快變成魚了?!彼查g被這個小朋友吸引了,這是一個五六歲小朋友,操著一口東北音,笑嘻嘻的對老爸說的。
這一季,應該是因為換了導演,所以感覺跟前3季的韻味都不一樣,好像少了些什么。也許是政策上的一些限制,也許是為了更好的迎合市場需求,也許是創(chuàng)意疲勞,就是感覺沒有那么會講故事了。就像兩個好朋友之間,如果有很多禁忌不能提,那么就不能友好的聊天了一樣。爸爸4是風口浪尖上的嘗試,限娛令等一些事件,讓制作隊伍在夾縫中去探索出一條路。有人抨擊剪輯不好,有人抨擊外國嘉賓。但節(jié)目組要有個主旋律,不要太隨波逐流,不要去導向輿論,多去讓大家有所反思,不要害怕呈現不好的一面,引來罵聲,再自然些。
就像沙溢說的,一個孩子照書養(yǎng),一個孩子按豬養(yǎng)。第一個孩子的時候,不懂的如何做一個爸爸媽媽,就會各種取經。第二個孩子的時候
《爸爸去哪兒 第四季》人物鮮明!《爸爸4》:是崩壞的CP粉還是缺乏良心的媒體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