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第一次看到這部紀錄片的名字,要我接著往下看時,我是非??咕艿?。因為中國食品在我腦海中的第一印象,不是磅礴大氣的傳統(tǒng)八大菜系,也不是糖葫蘆、生煎包、千層餅等地氣小吃,而是地溝油、蘇丹紅、僵尸肉等一個個如雷貫耳又談之色變的詞語,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舌尖上都是“毒藥”,這種紀錄片有什么意義呢?但作為一個地道的吃貨,懷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準備著被雷的心態(tài)繼續(xù)看這個紀錄片,結(jié)果卻被它帶來了視覺的沖擊,味蕾的刺激和靈魂的洗滌。
首先,每一集中出現(xiàn)的的那些誘人食物,都是最淳樸的勞動人民,用著純天然無害的食材,以他們智慧的烹飪手法,做出那美味的健康作品。不禁讓人邊看邊驚嘆,甚至邊留口水,仿佛舌尖上每個細胞都開始蠢蠢欲動。
其次,每道食物都有詳細的介紹、具體做法與食材的采集,整個仿佛把食譜中文字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整個過程毫無沉悶,還引人入勝地將讓從未下過廚的人們都沉浸在制作美食的過程中,以往的中國美食節(jié)目都是彰顯菜品的“高大上”,星級廚師精湛的廚藝與烹飪過程的眼花繚亂,而《舌尖上的中國…
紀錄片的影評不太會寫,但是看完后感慨良多,還是想說說。
1.鮮明的主題和獨特的人文情懷
舌尖是一部描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貌的有關(guān)主食的故事,展現(xiàn)人們對主食的樣貌、口感的追求,處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國人對主食的深厚情感。拿第一集的[腳步]來說,是以“路菜”為主題,拍攝了很多不同地區(qū)的在外打工的人們,他們隨身陪伴著的飯菜,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思鄉(xiāng)之情。
2.現(xiàn)實意義發(fā)人深省,引人共鳴
舌尖不僅拍攝了眾多的美食,連同食物里所包含的種種內(nèi)涵和意義一并展現(xiàn)出來。就拿一個很簡單的詞來說:“傳承”。無論是文化還是食物,經(jīng)過漫長的繼承和發(fā)揚才能永久流傳,在第一集腳步里就有拍到,哥哥為了弟弟爬樹摘蜂蜜,父親為了女兒抓魚,母親趕回來制作半個月的魚醬,他們雖身體勞累,但臉上是掛著笑容的,分別是為了再次的相遇。舌尖將親情,文化很好的糅合在了一起,觀看的時候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從而引發(fā)對親情的思考。
(其實最感動我的部分還是那位流著淚不想讓母親離開的女兒,“留守兒童”,一個很敏感的詞匯,…
上周寫的哈~~
看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華麗回歸,讓我等吃貨等得好不辛苦。第一季是在船上看的,那些美味倒是其次,主要的還是感動。而且對于家鄉(xiāng)的思念讓我口水沒流下來,眼淚倒是快流下來了。等到第二季,很早之前就有宣傳,吊足了吃貨們的胃口。這不,,中央一再昨晚終于推出第二季,瞬間把不看電視的人們吸引到電視旁邊。要說電視的吸引力,這個時候才展現(xiàn)出來。如果只是看新聞聯(lián)播,那得去網(wǎng)吧玩通宵的時候看。
第二季繼承了第一季的風格,貌似天馬行空,各種穿越,把天南地北看似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東西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而實際上卻有一條主線貫穿:美味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各種食才輪番上陣,各種美味互相刺激,但如果只有這些也許只能像《天天飲食》這樣的節(jié)目一樣不會有這么大的吸引力了,《舌尖上的中國》主要的還是在講中國,講中國人,講中國的傳統(tǒng),講中國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人們對食物原材料的獲取充滿了艱辛,但人們享受食物的美味的時候卻又充滿了喜悅。食物的酸甜苦辣與人生境遇相互融合,共同凝聚成了幾千年的中國文明。人們對于傳統(tǒng)的繼…
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感人的紀錄片片 紀錄片和中國紀錄片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