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雅仁親王/后白河法皇乃至松田翔太的個人評論,不喜可以略過。
雖然《平清盛》還沒有播完,但也已臨近尾聲。追劇追了將近一年,是我第一次嘗試,我毫不遮掩,我就是為了翔太,為了后白河看的劇。此前在百度貼吧看了一個圖文并茂地八角色和演技的帖,有興趣的豆友可以去看看:http://tieba.baidu.com/p/1643137500
這篇評論是以上帖子的整理,沒有圖片,只有文字,權當是這大半年追劇的紀念吧。
--------------
第九集,雅仁親王初登場。
紅衣、”雙馬尾“的扮相第一次出現便奪人耳目——這點我就不花癡了,直接跳到養(yǎng)父在市井之地找雅仁的段落。
雅仁和平民賭博怡然自得,沒有絲毫拘謹,很快贏得了賭局,他輕描淡寫地道:“是我贏了啊?!毕杼穆曇魬T能體現他的用心,不像同樣腹黑的秋山低沉霸氣,雅仁的聲音既慵懶又輕佻,活脫脫一副紈绔子弟勝券在握的得意。
而被通憲捉回宮后,被養(yǎng)父教育了一番,雅仁卻說,養(yǎng)父養(yǎng)母擔心賭博確實是切身體會,栩栩如生。翔太的聲音在這里又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
第一集白河法皇不殺平清盛,反而射殺他媽,殺他媽有毛用;第二集,平清盛跳舞時用劍沖撞白河法皇,瞎子也看得出來此人不能留的,老怪物居然還是不殺,即然不殺前面搞出那么多事情干嘛,整一吃飽了撐的呀,二集看下來就一少年熱血漫的狗血情節(jié),還是拙劣那種。
第一集白河法皇不殺平清盛,反而射殺他媽,殺他媽有毛用;第二集,平清盛跳舞時用劍沖撞白河法皇,瞎子也看得出來此人不能留的,老怪物居然還是不殺,即然不殺前面搞出那么多事情干嘛,整一吃飽了撐的呀,二集看下來就一少年熱血漫的狗血情節(jié)
《平清盛》已追了五月有余??催@種大河劇,因為是一周一集,并且每次要追一年,我基本上用其來磨我時不時會出現的急躁性子。五個月來,除了主角松山清盛,很多人來了,又走了,留給別人的有扼腕,也有希望。選了幾個在某一片段里擊中我淚點的,因為他們,我的袖子上,又流成積水潭。
鳥羽上皇 待賢門院璋子
這兩個人之間的愛,算是一種什么樣的愛呢?互相折磨又互相依戀。因為愛之切,所以恨之深。鳥羽對璋子說,你是現世的怪物,你是沒有心的。我如何能接受你呢,你的孩子,是我的叔叔,而你,卻是我的妻子。那時候,鳥羽滿眼含淚,心里卻憤恨到無以復加。璋子說,上皇殿下,您不覺得這個孩子很可愛么?那時候我也以為,璋子是沒有心的。
佐藤義清在清冷的月夜里問璋子,你了解愛么,你知道愛一個人的情感么?璋子沒有回答他。她的眼神,盯著那一株在雨里零落的水仙。片段切換,年輕的鳥羽在水仙花中沉靜的微笑。原來如此。璋子在被美福門院當著眾臣之面質問她背叛鳥羽之事時,眼淚撲簌的落下來,我才知道,她的心里,早就是苦到無以復加。她說,我的心
這幾年的大河和九十年代那會沒得比,但這部戲的質量在近年也算是不錯的,收視不至于慘成現在這樣。想想看大概是以下幾個原因吧:
畫面臟。本來現在到處都不景氣了,好不容易看個大河休閑勵志帶動地方旅游一把,到處都臟兮兮的,主人公活像要飯的,越看越填堵不是。
情節(jié)進展慢,需要一集不拉的看。縱觀前幾年的大河,全都是每集很鮮明的一個主題,比如阿江與這集智斗這個人了,篤姬那集解決了那個難題了,少看一集多看一集都不打緊,都知道是主人公高大全從小就不是俗物就是了。偏偏今年的大河像二十年前的大河一樣,好多集情節(jié)都是連在一起的,兩集沒看皇帝都換三茬了。要知道以前看大河的都是些老人家,十集不看情節(jié)也是爛熟于心的;現在的年輕人估計義經的事情知道點,平家早年這幾段連平家物語都沒有的,沒可能知道。
人物塑造的太立體太復雜,反而讓觀眾望而卻步了。我不是說主角平清盛,他現在除了一如既往地二逼之外我還沒看出別的苗頭。幾個配角很出彩,比如西行,一邊游戲人間一邊自己陷入情網不能自持;比如鳥羽法皇
昨天看完,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很優(yōu)秀的?。菏紫确榔鋵嵤潜容^還原的,特別是海賊王部分,古代的生活條件有限所以只能是破破臟臟的,這也就是前15集有點看不下去的原因。則面也說明了自己曾經被有些誤導了,把古人的生活想得太理想化了,而這部劇的服化道是體現了時代的真實性的。
再者,這部劇的演員演技真的都很好,眾所周知大河劇經費較少為了表達戲劇效果就不得不有大量的文戲,而這正是我喜歡看大河劇的原因。不僅展現演員的演繹水平,還能體現編劇的功力。
但據說這部劇在日本收視卻很低
由于對于松山健一的極度不喜歡,所以作為大河劇愛好者的我很少有的在去年就打算,對《平清盛》一集都不看。
直到最近,發(fā)現《平清盛》創(chuàng)下了大河劇歷年來新低的收視,只有個位數的大河劇真的是空前絕后了吧,于是想來看看大河劇到底墮落到了什么地步才被這么對待。
目前只看了第一集,雖然在敘事和主線上還沒什么發(fā)言權,但是對于選角,還是有一定吐槽的基礎了。
源平之爭,在大河劇的歷史上大概是除開戰(zhàn)國和幕末的一大熱點了,不過上一部以這個時代為主線的大河劇,都要追溯到2004年的《義經》了。
其實時隔接近八年,對比感還是很強烈。
作為一個一集不落看完了《義經》且對于其敘事和瀧澤的演技略有微詞的我,看了平清盛的開頭卻真的想說,我當年何必對《義經》那么苛刻。
起碼,平清盛,源賴朝,北條政子,都各有各的氣場。
而對比這一版,松山健一,岡田將生,杏……每一個都沒有那種威懾力好嗎?
我能說開場的壇之浦消息傳來的賴朝和政子氣場弱爆了嗎?
而且,把旁白交給岡田將生,這娃念不出歷史的厚重和蒼涼啊……
其實,大河劇在漫長的歷史上
平清盛:生于世,戲于世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