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比較感性,所以欣賞影片的角度會更從情感方面出發(fā)比較多些。德普在影片中飾演John Deliger這一角色,我敢說會令大部分女人為之著迷。簡單來講就是帥到極致!對Billy的愛那么真摯純粹,不顧一切的去追求她與她在一起。比起有些專業(yè)人士觀看影片的角度、我更側(cè)重演員的演技及影片中所透露的情感,是否打動了觀眾令其為之感動。所以,我愛的德普大叔又做到了…還有最后那句:“Bye,Black Bird”…快跟女主一起哭了…真的不想say bye…我幻想最后梅爾森從John的死亡現(xiàn)場走出的那刻,脫掉人皮面具,John依然活著…
Public Enemies基本是個我不喜歡的類型的電影
搶劫、槍戰(zhàn)
但是
我喜歡那樣陳舊的、灰暗的色彩
一種塵封的往事的感覺
男人們的禮帽、風(fēng)衣、西裝背心
女人們的卷發(fā)、長裙、高跟鞋
唉
那個逝去的時代啊
片頭介紹說:這是銀行劫匪的黃金時代。。。。
我看后感慨說:這是女人的黃金時代
在那個時代
哪怕是劫匪都維持著紳士的禮儀
不小心變成劫匪的人質(zhì)也無妨
劫匪居然會在寒風(fēng)中脫下自己的大衣給人質(zhì)披上
放走她之前還送一條圍巾留念
那個劫匪的愛情:說一遍給我聽,我不去任何地方,我們永遠(yuǎn)在一起,我愛你
唉
試想哪一個女人能抵擋這樣的愛?
完全沒有懸念的跟著他海角天涯、槍林彈雨
從來也沒想過有男士為我開門、拉椅子
呵呵
可惜
今天我們出門要擔(dān)心這個不太熟的男士是否會在飯后拿過賬單說:112,你給我56塊就好
甚至開始聽到同學(xué)在群里炫耀:我老婆賺錢比我多。。。。
我很out的問了一句:誰養(yǎng)家?
對方詫異說:那有什么?
居然也有小男生理直氣壯的說要找個姐姐,因為既會照顧人又有經(jīng)濟基礎(chǔ)
。。。。。。
唉
我OUT了
懷念那個過去的時代
女人做女人的事
Hollywood最喜歡塑造英雄,正面的,或者反面, 而以二十世紀(jì)二十年代為時代背景的人物,大多數(shù)都是反面的(因此Christian Bale連續(xù)在The Dark Knight和本片中做了兩次暗淡的配角。當(dāng)片尾人們擁向尸體時,他在鎂光燈和照明焰火的煙塵里逆流而行的孤獨剪影,著實蒼涼)。這些人被當(dāng)時正初露鋒芒的FBI冠以“Public Enemy”的名號。他們當(dāng)中的翹楚包括了(括號內(nèi)為電影上映年份): Bonnie and Clyde (1967), Pretty Boy Floyd (1960), Machine-Gun Kelly (1958), Ma Barker (Ma Barker's Killer Brood, 1960), Al Capone (1959), Baby Face Nelson (1957, 1995) and John Dillinger (Dillinger, 1945, 1973, 1991, Public Enemies, 2009)。
這些反派英雄大致可以被劃分為兩大陣營: 酒販子和強盜。這兩個職業(yè)可謂都是應(yīng)運而生。美國從1920年開始長達(dá)14年之久的禁酒令,又從1929年開始經(jīng)濟大蕭條。有禁酒自然就有私自販酒,有經(jīng)濟蕭條就更有人跑出來半路打劫。你說這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好,是物極必反陰陽循環(huán)也好。這就好比天主教的神甫們,難免是要出幾個童孌癖者的。
約翰尼·戴普的片子,還不錯吧,和其他的片子比起來,在這部電影中,他飾演的角色還是比較正常的。
約翰:“你可以把錢拿走,我們是為了銀行的錢而來,不是為了你的錢。”他搶銀行,但他又不是窮兇極惡,他們有意愿去殺人,也許,對他來說,他只是想要錢,只要目的達(dá)到了,何必表現(xiàn)的窮兇極惡,他似乎是一個高雅的搶劫者,奉行一點盜亦有道的精神,也許這也是影片中他悲劇色彩誕生的原因吧。
“他們都在看我。他們之所以看我是因為他們不習(xí)慣在這樣的餐廳中有一個穿著只值3美元衣服的女孩”“那是因為他們只關(guān)心人們從哪里來,但是將要到哪里去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報紙說你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還活著。他們看著你,然后逃之夭夭,這使你夜不能寐?!薄澳鞘鞘裁词鼓闼恢??”“咖啡”約翰平淡的說著這些話,也許,這只是他隱藏自己的一種方式,與其說是挖苦對方不如說是同病相憐,他知道看著自己的朋友死去是什么樣的感覺,因為他剛剛看著自己的朋友沃爾特在自己面前死去,而自己又無能為力。
尼蒂:“10月23日,你搶了74802元
沖著johnny去看的,和大多數(shù)一樣。不一樣的是,比起加勒比里面的jack船長,我更喜歡他塑造的Dillinger。
一個傳奇,總帶來想象。Dillinger人格的魅力足以說服一段略顯沉悶的史實。對一個從小就沒有根的人來說,他只是選擇了自己的一種存在方式,這種存在方式盡管是沖著公眾去的,戲謔著社會體制,但出發(fā)點也許只是一種很私人的手段。沒有來源。對比來看,警察群體的懦弱、冷血、為達(dá)目的不擇手段,真是讓人無言。Dillinger卻坦蕩著,坦蕩地去愛人和被愛,坦蕩地去接受和被接受,坦蕩地選擇生存和死亡。聰明的人也懂得怎么準(zhǔn)確的找到自己的blackbird,他教會一個女人流浪而不是安定,當(dāng)然,也懂得如何去告別。
導(dǎo)演還是帶著價值觀入戲的,我也會影片途中不自覺地嘲笑那些警察(除了白頭發(fā)那位),置身在那個年代的街道上,我也會拍著手像他致敬。事實證明有情商的盜客比一般的屠夫要來的夢幻,就像是沒有哪位屠夫會說出“我會老死在你懷里”這樣的句子,或是臺詞來。
最終,也許只是向一段傳奇致敬。
根據(jù)真實人物事件改編,與其寫影評個人認(rèn)為不如介紹其劇中人物的原型資料來的更實際,以下為John Herbert Dillinger的資料,翻譯者為Mirka
約翰·H·狄林杰(John Herbert Dillinger ,1903.6.22-1934.7.22)是美國中西部的銀行劫犯。在有些人眼中,他是危險的強盜;而有些人崇拜他,認(rèn)為他是當(dāng)時羅賓漢式的綠林好漢。這位傳奇大盜,綽號“長耳兔”,他搶劫時動作優(yōu)雅,甚至能飛身躍過柜臺(有些人推測,這個動作是從電影中學(xué)來),曾多次在警察的圍追堵截中絕地逢生,狄林杰也因此而得名。他的傳奇,和同時代(30年代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的邦尼與克萊德、貝克老媽等犯罪團(tuán)伙,吸引了美國新聞界及眾多讀者的注意。這一切就發(fā)生在那段傳奇的“公敵時代”(1931-1935),也正是這一時期也使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FBI)一步步趨向?qū)I(yè)化與現(xiàn)代化。
狄林杰的家庭史
狄林杰1903年6月22日生于印第安納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 (Indianapolis, Indiana),是家中的次子。他的父親約翰·威爾遜·狄林杰(John Wilson Dillinger
公眾之?dāng)常捍笃b定!偏紀(jì)實性的犯罪片,亮點絕對不僅僅是片中的明星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