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談不上期待,但是今年還是陪著家人去看了《爸爸去哪兒2》大電影。截止到21日,票房累計收入1.04億,雖然談不上亮眼,但是考慮到其制作成本,這個成績已經(jīng)足以令人羨慕了。
從電影類型上來說,《爸爸去哪兒》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名詞——綜藝電影。不同于之前綜藝節(jié)目的人員拍攝的故事片,此類影片不過是將綜藝節(jié)目換了一個地方重新播出一集罷了。當然很多人并不同意這一說法,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內(nèi)容根本是稱不上“電影”的。在《爸爸去哪兒2》上映前,同一類型的《奔跑吧兄弟》還引起了電影人之間的激烈論證。
其實這樣的論證并不少見,其本質還是那個爭論已久的問題:電影的本質是藝術還是商品。如果電影需要強調的是藝術屬性,那么電影人首先要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影片是交由歷史去評判的;而如果電影需要強調的是商品屬性,那么電影人首先要對投資方負責,影片是交由市場去評判的。近年來電影商品化愈演愈烈,也難怪很多電影人痛心疾首。就說回春節(jié)檔,2014年春節(jié)檔是歷年來票房最高的春節(jié)檔,同時也是口碑最差的一年春節(jié)檔。15年的春節(jié)檔剛剛過半
純粹是因為對萌爸萌寶喜歡而去看的消遣片,電影本身沒什么可評論的,和看電視的感覺差不多,比預想的要好看些。想說的是一些題外話:追了兩季的《爸爸去哪兒》,還是看不厭,也覺得是有點教育意義的節(jié)目。不過理性地來說,還是不大贊成這樣把真人秀拍成電影的方式,感覺這樣對待電影文化略顯浮躁且不大嚴肅。國產(chǎn)的電影檔次已經(jīng)不咋地了,如果這樣的形式流行起來,估計整個國產(chǎn)電影的顏值又要被拉低了。不過偶爾消遣還是可以的啦,笑笑開心下也沒什么不好,只要不成為一種趨勢就行。
前幾天,《法制晚報》采訪了好萊塢知名影評人托姆 · 格伊爾。他說,綜藝大電影應該是中國獨創(chuàng),這種類型的電影,成熟電影產(chǎn)業(yè)的代名詞好萊塢,是絕對不會去觸碰的。
好萊塢是沒拍中國這樣的綜藝電影,可那是因為好萊塢估計那樣的電影在美國賺不了錢啊。如果很賺錢的話,好萊塢是不是會很有節(jié)操地不拍呢?
上一年春節(jié)檔,我看了《澳門風云》和《爸爸去哪兒》,都是陪人看。如果我自己一個人,是哪一部都不會去看的;可跟朋友在一起就無所謂了,朋友想看啥就看啥。進影院的理由已經(jīng)不是看電影,而是社交。
好的電影總是相似,而爛的電影則各有各的爛。好萊塢之所以沒有綜藝電影,我覺得是因為有足夠數(shù)量的好片,觀眾又不是傻子,自然用腳投票;好萊塢電影人估計綜藝電影不賺錢,自然就不拍了哈~
可在這片土地上呢?反正都爛,看哪部又有什么所謂?看《澳門風云》不見得逼格就比看《爸爸去哪兒》高啊。進影院看爛片,已越來越成為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暴自棄。
很多電影人噴綜藝電影圈錢,那你大爺趕緊拍部好片啊,哥肯定用票錢支持你!可惜,很多人噴完后
好看,但稱不上電影。
1、 打著親子的口號,買的卻是娛樂
2、記錄片的標簽,但是稱不上紀錄片
說是紀錄片,但人物是確定的,內(nèi)容是規(guī)劃好的,所有事情都在可控 范圍。
要說做實驗還得采集各種種類的參照物,雖說拿著活生生的人做實驗沒人性,也存在有爭議。
3、傳播的內(nèi)容是好的,向上的。
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內(nèi)容,產(chǎn)生的化學反應多數(shù)都是溫暖人心的,稍微有不好的地方都會有正確的糾正。
剛看完爸爸的假期,受了點打擊,跟著馬上看這部。。??蓱z我這脆弱的小心靈啊!不過因為兩部電影連著看的嘛,雖然爸爸2他就不是個電影,但是絕對好過爸爸的假期,起碼趙忠祥老師的動物世界無敵吖,斐濟的景色也比韓國好啊,真心想給出比爸爸假期高的的評分,但是這個豆瓣評分只有五檔,很差之上就是較差了,那它又真的是很差。。。。
從去年的爸爸1開始,興起了這個所謂的綜藝電影,實在想不明白分明就是單純的綜藝,怎么就電影了,而且爸爸去哪在電視臺播的時候,每次去一個地方,會剪出兩期來,現(xiàn)在這些內(nèi)容合成一個電影,比電視綜藝還短,我們到電影院到底是為什么?票房居然還挺高的,誰敢說中國不是強國,遍地土豪啊有沒有!
2014年可稱為中國綜藝電影元年,繼首部《爸爸去哪兒》大電影上映之后,在2015年賀歲檔《爸爸去哪兒2》和《奔跑吧!兄弟》再度強勢出擊,毫無懸念地奪得了令人羨慕的票房,隨之而來的是潮流蜂擁的差評。
關于“綜藝電影”是否可稱為“電影”的論爭從它誕生之初就開始了,但 今年輿論對其炮轟的聲音更加響亮,其中最出彩的當屬馮小剛,他在選秀節(jié)目《我看你有戲》中大罵綜藝電影的“粗制濫造”“速成”等弊端,甚至將批判提升到影響中國未來電影發(fā)展大趨勢的高度。但令觀眾看不懂的是,為馮小剛搭臺唱這出戲的正是《奔跑吧!兄弟》電影版和電視版的出品方之一——浙江衛(wèi)視。
讓自己請來的嘉賓在節(jié)目里罵自己的電影,這出熱鬧讓觀眾看得也是醉了。抑或這是浙江臺另一種炒作方式?雖無從證實,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絲毫不影響熱情的跑男粉絲們到影院中貢獻票房。
依筆者之見,馮導的批評雖有道理,卻不得不說有些夸大其詞,中國電影的未來仍然掌握在占有最多話語權和資源的大導演們手中
爸爸去哪兒2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