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波再一次卷入了戰(zhàn)爭之中,這次是在蘇聯(lián)入侵的阿富汗。為了幫助當?shù)氐陌⒏缓故?zhàn)分子,當時的反政府軍,蘭波和蘇軍展開了一場重頭到尾徹徹底底的戰(zhàn)爭。本片的戰(zhàn)爭鏡頭特別多,從冷兵器的匕首弓弩,到熱兵器的槍炮武直和坦克,打了一個不亦樂乎。但是有意思的是,當時美帝支持的圣戰(zhàn)者,再不久后就變成支持恐怖.分子的塔利班,甚至當時的本拉登也是美帝所支持的。影片結尾的那句話,此片獻給英勇的阿富汗人民,在當時是有一些諷刺蘇聯(lián)入侵的失敗,而現(xiàn)在再看,哈哈
蘭博帶著上一集越南少女的玉石項鏈,再一次冒險,女主角沒有出現(xiàn)。到片尾邦德摔落的項鏈融化在雪地的畫面,V都沒出現(xiàn)過。當伯恩跨進第三集第四集時,心里住過的人一集又一集喚醒他沉默的信念,去撥開真實的答案,可女主角不在出現(xiàn)。
她隱藏在皮膚之下從未提起,可觀眾知道這是一觸既破的沉重,然而從珠穆朗瑪峰到喜馬拉雅山脈,到安第斯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早已失去希望的人們和冰封的歷史,再次流淌,用它滾燙的血液穿進尼羅河到亞馬遜河,熔入長江黃河,從密西西比河到伏爾加河
多數(shù)人過分在意史泰龍的硬漢扮相,其實老史電影編劇的功夫才是一絕。他的電影總能夠把握歷史潮流和政治脈搏,為利益群體搖旗吶喊,每每在某世界級熱點地區(qū)“發(fā)燒”之前搶先卡位,比如第一滴血1、2的退伍軍人,第一滴血3的阿富汗,第一滴血4的緬甸,從而成為美國主流觀點的代言人,唱響美國的“主旋律”,這點實在是其出類拔萃之處。
假如史泰龍只是一個“硬漢”,絕對達不到今天的影壇地位。
對于第一滴血真愛粉的我來說再差都覺得挺好 無聊再看一次感覺有點不同 這個年紀再看感覺生命也就這樣 白云蒼狗白駒過隙 像Rambo一樣靜謐自己然后一輩子只在乎一個人 在rambo的世界里除了自己就是上校 沒有上校他就能安安靜靜的去靜謐掉自己的時間 活再久也就那樣吧 有一個人很在乎或許也就足夠了然后努力讓自己過好一生 從小學第一次見rambo以來真的每次看都有種不一樣的感觸不一樣的喜歡 或許也是史泰龍成全了John了吧但john卻坑了史泰龍一個金酸梅獎 挺好至少如果沒有這個系列興許我永遠不會這么喜歡史泰龍也
抗日神劇的老前輩抗蘇神劇,不需要劇情也不需要演技,史泰龍全程面癱演出。這部1988年的電影里阿富汗軍民和藹可親英勇善戰(zhàn),在美國人的幫助下痛擊蘇聯(lián)入侵者。如今阿富汗戰(zhàn)爭相關的電影里阿政府軍是豬隊友,塔利班是兇惡有余能力不足的戰(zhàn)五渣,阿富汗百姓狡猾奸詐通風報信,村莊的長老貪得無厭,被仁慈的美軍放走的放羊娃轉頭就聯(lián)系塔利班。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時隔六年再來看這一系列,已全然沒了小人物打敗惡勢力的快感,看著Rambo出生入死,我竟然心生矛盾,或許較之蕩氣回腸的英雄氣息,我寧可讓他的第一滴淚沒有白流,給他一個再好不過的結局,或許一死,沒有了續(xù)集,沒有了我們這些熒幕前熙熙攘攘為求一場酣暢淋漓的發(fā)泄的看客,便不會有Rambo在續(xù)集中隱忍而無奈的痛,甚至也不會讓這些痛經(jīng)由那些身處同樣境遇的受害者們延伸到戲外去。
我時常在想,如果Rambo這位打不死的英雄鐵漢真的存在,我們對于他境遇,或許惋惜應該多于崇拜。崇拜往往站在了自我立場的角度,因為自己所無法擁有的能力或者事物,比如大塊大塊的肌肉,矯健的身手,睿智的頭腦,而去羨慕去幻想,但也是在這樣的幻想中,Rambo成了犧牲品,他上演著一出出大快人心的打斗,用他的鐵血彰顯正義的力量,但在英雄的強悍外表下,掩藏的痛苦和孤獨,卻很少有人問津。
Rambo是綠色貝雷帽的一員,也就是最初派遣至越南戰(zhàn)場的100名特種部隊中的一名戰(zhàn)士
“第一滴血3”1988年度佳片,第一滴血,動作電影的商業(yè)范式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