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各有各的名,但她們還有個共名——「賠錢貨」。
被訂親、為愛出逃、最后被活埋的嫂子,大喊著“弄死了”后痛哭的哥哥究竟為何而哭?怕只是在可憐自己。
大的不中用所以保小的,一邊是滔天的“男的!男的!”和新生嬰兒的啼哭,一邊是垂釣著的、血淋淋的、自家姐姐的雙腿。
“女人活著不就是為爭名分二字。”,因為生不出一兒半女而被掃地出門、到了兄長家還要被眾人嫌棄丟人的姑姑。
孝順兒子給七十歲的媽媽作壽,村里誰人不夸,結果滿桌的豐盛菜肴,男人們吃喝笑罵,老壽星只能躲在廚房
除了偶爾的灣灣口音看不出是臺灣電影。一個小說同年大陸和臺灣竟然各拍了一次
大陸拍的更加緊湊 全面 殘酷真實。比如姐姐生孩子的故事,大陸版按照小說里強調了姐姐姐夫感情好,看起來已經避免了夫妻不和、姑嫂矛盾、家庭壓迫,似乎很完美了。仍舊逃不過殘酷的生育和迷信之害。臺灣版把這個略掉了。
比如通神的大仙,她誘騙年情的姑娘們去逛花園不是義務勞動是騙錢的。臺灣版沒有交代這一點就很突兀。
大陸版風景選的也是南方景色,比較美麗。臺灣版儼然大西北,黃土遍地,光禿禿的。
小時候,在我媽工作的電影院里看過,但因為那天放時,我媽快下班了,所以只看到開頭就回家了,也就是她們幾個一起上吊,后來就沒有看了。后來一直都想知道她們?yōu)槭裁匆系?,也一直不記得名字,但因為幾個女人很開心的集體上吊 的情節(jié)在電影里實在少見,所以最近突然一看到名字,就覺得應該是兒時看到的那部,看了介紹證實就是那部讓我想到現在的電影。
附上原作一篇
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
葉蔚林
一
這五個女子,生在一個村里,吃一口井水長大。高矮胖瘦不一,各有各的脾性,可是卻相好得要命:要活齊齊活,要死死一堆。明桃最大,拍滿二十一,金梅最小,才吃十八的飯;中間,桂娟二十齊頭,荷香和愛月都是十九歲。雖然自家各有名字,但另外還有個共名——“賠錢貨”。父母說,大家叫,祖上就這么喊過來,聽慣了,也就不當回事。她們大字不識一個,不識字要什么緊?照樣曉得剪鞋樣、納鞋底。一錐一個眼古,麻線扯得嘶嘶叫
“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1991年度佳片,和大陸版本的比較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