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年輕導演的新銳之作,既有港產(chǎn)商業(yè)片一流的制作班底,又有老戲骨的參與,幾個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讓人感概新導的精彩,也讓人相信香港電影其實開始在慢慢的復蘇。
頭個故事類似李碧華的風格,拿實物做片名,水泥作為行兇的噱頭,很一般,因為故事內(nèi)容比較單薄,葉童的表演浮于表面,方中信的表現(xiàn)則豐滿一些,表現(xiàn)肢體和對臺詞的控制,勉強算及格。
接著的喜宴是港產(chǎn)片擅長的一個分支,絮絮叨叨的溫情路線,夾雜著動畫片略顯冗長,整部沒有沖突,五個里面最乏味的作品。
然后good take 故事還算有趣,對老演員的現(xiàn)狀做了關照,后半段的沖突可能是篇幅有限,缺乏張力直接沖奔結尾,節(jié)奏失控。
中間的是非常香艷的不一定,也是片中最好的一作品,角色相當完整,故事一波三折前后呼應。
最后的嚇鬼是對香港鬼片另一個角度的詮釋,當年那些嚇唬我們的鬼片演員近況如何,別來無恙?我們熟悉的面孔過著慘兮兮的生活,跟新聞里時常報道的各路過氣港星一樣,沒有出路。服裝美術非常亮眼,苗僑偉亦正亦邪有點約翰尼德普的意思。
本以為是恐怖片,看到水泥時候還覺得還蠻有意思,看到喜宴就以為是小孩不在了還等著反轉(zhuǎn),結果是個溫情故事。那個演員的故事倒是有些感觸。不一定那個不就是前幾年盛傳的賣器官嗎?最后那個倒是挺有趣,朋友都笑了。這幾個故事感覺也不同,放在一起會很容易相互影響。水泥我給兩星,因為劇情沒說好;喜宴我給一顆星,表達了父親無奈;老演員我給三顆星。不一定我給一顆星。最后給兩顆星。平均下來就是兩顆星。這電影對不起這片名,倒是有些諷刺。
拍得不錯:我有我獨特的抱怨方式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