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看BL影片時,我們實際在看什么。
強大的敵人
《子彈列車》中對敵人的描寫更接近漫畫的表達方式。影片的所有殺手都有一個儀式化的”亮相“,殺手們之間的關(guān)系都是敵對,列車里上演的是一場“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zhàn)爭”。
因此,影片用了極快速的剪輯和具象化的表達交代每個殺手的個人傳記。這樣,觀眾跟隨每個殺手的視角體驗他們的經(jīng)歷,使每個人物更加具體而不是標簽化的。
作為終極BOSS的“白死神”,渲染最多也最“邪乎”,當每一個強大的敵人都害怕一個更強大的敵人時
具有荒誕風格的動作片,劇情很連貫,值得一看,場景基本上全在日本一列高速火車上,講述五名殺手在車上各自執(zhí)行自己的任務(wù),他們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影片多次強調(diào)命運的必然性,惡貫滿盈的幕后黑手豈會活到最后?
以下文字劇透====================================================
幕后的黑社會老大“白死神”制造了一切,他最愛妻子,而妻子發(fā)生車禍,不治而亡,于是他將所有相關(guān)的殺手都誘騙到一輛車上,讓他們互相殘殺。甚至不成器的兒子,也無意中促進妻子死亡,所以兒子也在他的計劃之內(nèi)
《子彈列車》美國隊長推薦的今年唯一值得看的電影。充滿血腥暴力的漫畫喜劇片。完美融合了《兩桿大煙槍》《五路追殺令》和金懷爾德的杰作《三上銀色快車》。難得的是演員演技都很好,充滿了血漿,巧合以及霓虹燈的電影居然邏輯還挺通順的。
全程就是殺手哈亂斗,每個人都在問:囊未噶?除了沒啥美女之外,血漿四濺的場景還是相當賞心悅目的。導(dǎo)演可能還私下接了斐濟水的商務(wù)推廣,品牌logo出現(xiàn)有點多了,不過和《脫口秀大會》硬賣牛奶比起來,就算沒有廣告了。8分,屬于必須看一遍的娛樂片。
子彈列車改變自日本著名作家伊坂幸太郎的《瓢蟲》,在好萊塢面對內(nèi)憂外困的焦灼僵局中似乎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前些年隨著metoo運動和政治正確風潮的影響,不僅是一批電影人的倒下,更多的時候讓我們看到,好萊塢似乎正在沒落,無論是從價值觀還是文化上。
有爭論就會有改變,所以好萊塢在近幾年也在價值觀和文化兩方面來尋求突破,價值觀上的突破總是會引起各種爭議。無論是《黑豹》亦或者是《白雪公主》都成為當時不小的爭論。
另一類的代表是文化上的改變,它們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式的改變
看片以前一直也秉承著:原著粉是改編電影討論里最大的討厭鬼的觀點,但是看了《子彈列車》真的讓我有些動搖。小說的內(nèi)容也許無法在影視里照搬,但《子彈列車》的改編卻的確讓人看到了好萊塢影片的套路與傲慢。
原著主要還是以情節(jié)取勝的,但《子彈列車》是動作片,而且是非常套路的的動作片:成龍式的打斗、昆汀式劍戟打斗、爆炸爬車失控的列車。的確是不看原著的人可能沒感覺,看了原著再看會懷疑:先前令自己激動了一些動作爽片是不是也是一堆套路的堆砌罷了。
改編當然不是百分百照抄
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
作者:斯賓諾莎畫板(來自豆瓣)
來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559375/
彈丸列車無疑是一部中規(guī)中矩的商業(yè)電影,對其商業(yè)價值的繁瑣和制作工藝的描述也將會是中規(guī)中矩。而事實上,本片真正出色的地方并非其對影片節(jié)奏的把握,服化道亦或布景的精巧,也不是出奇的鏡頭調(diào)度或是任何關(guān)乎其工業(yè)制作的元素。好萊塢已經(jīng)在這條道路上達到飽和,乃至于它們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標準化的考試而非一種問答式的延展。本片真正出色的地方
《子彈列車》——一場熱血狂歡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