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切都失敗,該怎么辦。
中學哲學老師快60歲了,簡潔明快理性克制。有時扎著馬尾,一般都是披散著?;ㄈ棺?、明亮的內(nèi)搭和高跟鞋?;瓓y,一定要用上口紅。家務(wù)活也是要做的,不大操大辦,也得把煮好的飯給丈夫孩子留著;鮮花不能少,去探望母親要拎著行李,也要把海邊小屋的花帶給媽媽。過日子也很普通,還會把宜家的袋子從垃圾箱里撿回來。
媽媽年齡大了,經(jīng)常叫救護車,幾次要自殺,沒有精力時間照顧她,只好送往養(yǎng)老院。
孩子都已經(jīng)長大了,離開了家,不再依賴媽媽。
很久以前,啊,不是,大約3年以前,我看到別人認為哲學和現(xiàn)實的脫節(jié)而造成的日常中對哲學歧視時,我大概會跳起來立即去反駁他,列出12345,舉出康德黑格爾阿倫特等等偉大人物來證明哲學的重要性??墒墙裉欤掖蟾庞龅竭@種評價只會笑一笑。為什么會有這種轉(zhuǎn)變?大約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哲學只對我一個人有意義,當它徹底的入你的靈魂,滲入你的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它既虛無又有意義。而對那些直接上來就下結(jié)論的人,他們的此時的不理解也許在以后也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轉(zhuǎn)化為理解。所以不再輕易碰觸別人的三觀,可能是我長大的標志。我的哲學是永遠屬于我的,我的困惑,我的理解都是我的,共鳴也許只發(fā)生在你對另外一個人擁有錯誤的認知上。
這部電影也是這樣。我曾經(jīng)向往已久的哲學老師生活在夢幻的巴黎,并不是我所以為的那個樣子。該出軌還是會出軌的丈夫,該被嫌棄不是主流的作品還是會被嫌棄。哲學當它誕生那一刻起,它要么是過去的,要么是將來的,它永遠不會是現(xiàn)在的。因為現(xiàn)在太龐大了,無法描述,或者說你只能描繪它的的輪廓,卻記錄不下它的真實
1. 有點歐洲woody allen感。
2. 于貝爾為主線,還交代了她媽媽和女兒的一些人生軌跡,差不多就給全了女人在社會中的主動選擇以及被動接受。
3. 這個女人有自己的篤定,一只堅持著,未見張揚和歇斯底里,默默的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沒有虧欠她的母親、丈夫、孩子、她的學生,她媽媽的貓。她生活相關(guān)的人都得到了她真誠、悉心的照料。她也在她不得不接受的命運面前,不卑不亢、不動聲色的有節(jié)制的生活著,任雨打風吹、她都能夠應(yīng)對。
4.這樣的女人看著瘦弱,實則堅韌。
2022.04.18
1.法國電影中的哲學教師是個矛盾的存在(《春天的故事》女主,《秋天的故事》哲學教授),他們一邊享用哲學著作,企圖保持克制、清醒與從容,一邊深陷于現(xiàn)實生活的平淡瑣碎和情感糾葛里,被迫面對理想與現(xiàn)實、哲學與生活的交纏和對立。
丈夫向Nathalie坦白出軌時,她的反應(yīng)更多是震驚和疑惑:“你確定嗎?”“我以為你會永遠愛我。我真是個蠢貨。”即便熟諳各派哲學思想,當荒誕的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當自以為精神相通的人生伴侶坦言自己有所隱瞞,她仍不知用何種哲學來解釋自己的生活
沒有看過類似的電影,也不知道劇情的發(fā)生會怎樣
只看到過程中,她失去了很多很多…
在原本循規(guī)蹈矩,偶有母親小插曲時,仍是一個寫實的片段
每天生活在周邊的丈夫、兒女,引以為傲的學生,陪伴多年的母親,作為滋養(yǎng)的另一身份編輯,過敏的貓
沒想到,都離開或與自己漸行漸遠,除了最不在意的貓還留在身邊
心靈的強大,讓她在遇到這些后,依然接受生活
“這種自給自足的狀態(tài),就是想象的力量,想象力帶給她一種純粹的精神上的享受,同時也是虛幻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有效的$#
人生啊,我懂什么。愛,我懂什么。當電影想告訴你生活的美好的時候,一切盡是陽光,希望和溫柔。在Nathalie失去25年的愛情,失去母親,失去著作出版的機會前,那是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一顆富有而充實的靈魂,還有一個讓自己無比得意的高徒??墒?,電影偏偏要告訴你生活的殘酷之面:一切終將失去。似乎沒有一個溫柔的畫面,即便在新生命誕生的時刻,都有哭泣;廚房的鮮花是帶刺的嘲諷;深愛著母親,展現(xiàn)的卻是脆弱母親的需求給女兒生活帶來的打擾。美好似乎只有車里的音樂聲,和不能到達卻能靠想象實現(xiàn)的畫面。"
將來的事:2016佳片有約,記錄下這段話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