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版在新浪:薊城君=============
去年看過《秘密》這鍋海陸空無敵毛血旺之后,對“狗血復仇戀”這個我一直心存鄙視的老套題材有了新的認識。原來這么俗氣的故事也能被編劇加演員雙劍合璧的高超技巧鼓搗得如此風神俊秀。所有悲情韓劇里早就演爛了的“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家破人亡牢獄之災”的慘字百科全書集中在人家片子的前幾集就馬不停蹄地一瀉千里,剩下十幾集就是男女主“恨你恨到強吻你”的虐戀小火慢燉那叫一個慢慢熬,在互罵互扯互扇耳光互相下跪的激情之中愛得蕩氣回腸,看得人欲罷不能!到池城在車里強吻黃靜茵那段被韓國電視監(jiān)委會警告的強吻戲之時,大家只覺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捶胸頓足奔走相告這兩苦命的慘人兒總算是走到了一起!
狗血戲若如此方值得一拍,愛情戲是看臉的世界這一信眾甚多的謊言也得以戳破。黃靜茵那受虐戲噴射的眼淚之悲慟,池城看著女主又愛又恨無法自持那笑中帶淚的愛情之真摯,活生生讓整容過度的歐尼與腿不長、笑起來還帶褶子的偶吧克服了一切困難地迸發(fā)出愛情戲該有的萬丈火花
寫此文前沐浴更衣,泡上一杯最愛的飄雪,準備好紙巾,一切就緒后,以沉靜的心情紀念此劇中我最愛的男人申世期,這是一篇寫給永遠消失的申世期的記文,也是祭文,如果你和我一樣最愛二申,不拍撕開心里最痛的傷口,那請隨我一起開啟這次傷心之旅。
申世期是這個繁雜的世上活的最純粹的人,他的世界單純的可怕,他出現(xiàn)的唯一原因是拯救吳俐珍,他活著的唯一目的是愛惜吳俐珍,他存在的唯一意義是守護吳俐珍,他消失的唯一條件是成全吳俐珍。他是這么不完美,他的行為從來不遵循道德禮儀法律成規(guī),他性格暴躁殘酷偏執(zhí)倔強,可他又是這么完美,他單純幼稚的像一個孩童,他致命的性感,他只為吳俐珍這一個女人而活,他就像一個矛盾的綜合體,黑與白極致的融合,美得就像一件極其對稱的藝術(shù)品。
直到第十九集我一直自認為是個團飯,看第十九集預告時就為佩里樸的消失哭得呼吸困難,但是看了大結(jié)局之后,我終于知道我是個偽團飯,我最愛的只有申世期,不是佩里樸,不是安約瑟,不是安約娜,甚至不是車度賢,不是說我不愛他們,我愛他們所有人
kill me heal me 殺他救他
第九篇 吞陽
開篇先來回答提問:你覺得這個戲里頭最悲傷的場面是什么?從文章里看沒什么感情,難道你就什么感情也沒有嗎?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提問角度,因此倒序來回答:人們表達感情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前提是不給自己和別人帶來麻煩和問題,不違反法律和道德準繩,提問里最值得注意的論點在于:
究竟如何表達感情才算是有感情?
因此這個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是否需要強令別人遵循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以自己的標準判斷別人的情感表達方式,才算有感情?或是將素不相識者的文字或是對話看做是對自己的冒犯也算是帶來麻煩?或者,這就是精神治療的關(guān)鍵:
要讓一個心靈受傷的人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都有自己樂于表現(xiàn)的辦法,很有可能與自己的方式不同,即便不欣賞也必須學會尊重這個道理,需要一個相當艱難的過程,過程有多長還說不好,有時候需要很長時間,有時候卻只需要幾個瞬間。
在我們這個關(guān)于多重人格的故事,因為觀眾從開頭就與每一個人格逐次碰面,漸漸熟悉起來,因此對于慣于韓劇激烈情感表達方式的觀眾來說
快進著看了18集,最大的感受是韓國電視劇制作真是精良呀,演員妝容真是爆贊。一直有個感覺南韓這個國家的人民干什么都太拼了,所有的行業(yè)都窮工盡心。近些年我們這些的普通的民眾都知道亞洲崛起,中國崛起,日本沒落,但是大家不太了解的是韓國也是真真的崛起了,二戰(zhàn)后的一窮二白到現(xiàn)在文化輸出如此厲害,韓國的歐巴也是拼了。。。
回到這部電視劇,看了18集后劇情沒記得多少,只是一直在思考多重人格的這個問題。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好幾重人格,為什么我們沒有像劇中男主那樣表現(xiàn)出來到底是因為我們心理健康還是我們自己也混沌了多個自我,早已經(jīng)習慣按照這個社會集成的規(guī)則來表現(xiàn)那個主人格??
多重人格是不是象征著我們性格中的不同特點,他們有強有弱有時候會互相攻占地盤,
因為七個我上映看了一集,實在看不下去,就重溫了殺了我治愈我。還記得當時追劇的時候幾乎每一集都要失聲痛哭,現(xiàn)在重溫到了淚點依然忍不住流淚。
在此就不在講池叔演技到底有多么好之類的話了,重溫到第十集,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我,居然忍不住爬起來寫一個劇評。
我只能說 ,在這部劇之前我看過池叔很多劇。但叔的年齡身材或者長相都不是我以往會喜歡的類型 ,哈哈哈 。畢竟我以前是很膚淺的顏狗 ,喜歡李鐘碩那種類型,有演技也也必須有顏有身材,所以以前的感受只是單純觀看精彩的劇情,別的方面無感
“殺了我治愈我”2015,寫在完結(jié)的當天上午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