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房客》是一部極其安靜的電影。許多場景中,人物并沒有什么對話交流,只是在靜靜地生活,靜靜地登山、觀海、彈鋼琴。云霧繚繞的山間氣象籠罩全片,整體氣氛偏低沉,人與人之間不可言說的情感羈絆被一再放大。不必說出大段臺詞,不必提高音調(diào),光靠演員的微表情,就已足夠細膩、足夠動人。
“我全心全意地愛著這個孩子,這有分什么正常和不正常嗎?”
故事拍得像懸疑片似的——
林健一是住在頂樓的房客,他盡心照顧著年邁患病的房東周秀玉,還收養(yǎng)了她的孫子王悠宇。這一切超出普通房客的行為
上個周從我最喜歡的一個博主那安利了這部《親愛的房客》,在金馬被封殺的幾年里,去年年尾,誕生了女主女配同一演員的牛逼現(xiàn)象,同時,在女配獲獎的電影里,還有這部電影的男主,得到了最佳男主角。大概自我關(guān)注華語電影來,印象里總有臺灣男演員在競爭最激烈的那幾年,莫名奪走了最佳男主,最深刻的是梁朝偉的葉問,所以對這個獎項,總是充滿偏見。今晚看完這部電影,終于把我壓抑了半年多的情緒通通找到出口,我曾試圖在什么小紅花,李煥英里尋找感動,但最終發(fā)現(xiàn),人類缺少的,從來都是都是自我內(nèi)心的救贖
這兩年,臺灣電影、香港電影都推出不少同性題材,主推的主題都不一樣,拍得都很不錯。
「親愛的房客」,是從同性關(guān)系以外的視角來開展的,伴侶、婆婆、遺孀,是這一部電影的主旋律。
如果男主角林健一是一個女性角色的話,這部電影就變成典型臺灣8點檔的俗套連續(xù)劇。就像電影里的檢察官在質(zhì)問林健一,在自己伴侶過世后,為什么不離開他的家人,卻還如同家人一般的照料之時,林健一反問了檢察官:“如果我是一名女生,我的先生過世之后,我繼續(xù)照顧他們家,你還會不會問我同樣的問題”
7分 莫子儀和陳淑芳阿姨貢獻了超級精彩細膩的表演,有很多溫暖的感動,爆哭了2次,嗯……但看完回過頭也瞬間平靜了,有點像濃郁但是沒有余味的酒。
留給自己的關(guān)鍵詞:親情 社會歧視 愛的救贖 溫暖的結(jié)局
《親愛的房客》可以用電影里的一句臺詞來概況。
以后,你可能會遇到很多很討厭,很莫名其妙的事,但你要記得,這些事情都不是你的錯。
林立維的死不是你的錯,媽媽的死不是你的錯,是同性戀更不是錯!
林健一的生活,就是籠罩在這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情里,它們像那天山頂上揮之不去的濃霧
不太明白很多影評依然著力于同性戀歧視,其實這部戲已經(jīng)越過這個層面,它表達的是“同性戀也一樣面臨生老病死上老下小的無奈人生”。
所有配角對性向的負面反饋,都是比較輕微的,而且如果主角是所謂“小三”或“蕩婦”,這種反饋也一樣存在,即使是其中最大的“反派”弟弟,他的動機到底是爭奪利益、關(guān)愛親人還是反對性向,其實非常模糊和復(fù)雜,就像生活本身。
年老喪子、病痛纏身的奶奶,年幼喪父、充滿自責(zé)的孩子,痛失愛人、愛恨交加的成年人,如同每個觀眾的人生,喪失、獲得、快樂、痛苦……
公眾號:源桌
作者:三杯貓
原文鏈接:[「驕傲月特別篇」這部臺灣電影,提醒著我們?nèi)沃氐肋h qq.com]
緣起:平 等 的 幻 覺
1969年6月28日的“石墻起義”,開啟了全球范圍內(nèi)的LGBTQ+群體的平權(quán)之路。這些被社會拋棄和傷害的性少數(shù)者們終于不再沉默,不再任人宰割,而是站起來開始捍衛(wèi)自我的權(quán)利。在那場聲勢浩大的游行過后,LGBTQ+群體將六月定為“驕傲月”,來慶祝ta們的成功反抗,也在呼吁著每個人都享有著人權(quán),和每個人都擁有著自由表達愛與自我的權(quán)利。
而其實在今天,不管是西方世界還是亞文化領(lǐng)域
【親愛的房客】親愛的房客,親愛的你。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