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沒有看到讓我感動的電影了,也沒有看到一部讓我有想看第二次沖動的電影了。直到前幾天看了《送信到哥本哈根》。只是當我想寫些什么的時候,各種想法、感受像許多水泡匆匆浮出水面,不知從哪里說起。
那就像人生的旅程,一段長長的旅程,要經(jīng)歷很多東西。一段關(guān)于追尋、經(jīng)歷和體現(xiàn)愛、自由、信任的旅程。
男主角David是一個十多歲的男孩,他的臉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正如電影中一個女畫家說的,他的臉可以看出善良、聰明,也很清秀,可是很嚴肅,有著年齡不相稱的失落和悲傷,很好地說明了童年的經(jīng)歷和生活,電影劇組挑選角色的人選了一個很好的演員,那是一張會說話的臉。
關(guān)于善良。David從小在保加利亞的集中營中生活,看了太多關(guān)于人的殘酷和恐怖,在逃出集中營之前,也被別人告誡:千萬不要相信任何人。可是,他的心地還是善良的,沒有完全被人性的黑暗所吞沒。當他去救被困在火中的瑪利亞時,當他默默地請求圣伊麗莎白保佑瑪利亞時,他的善良讓人感動?!陔娪爸?,David說他是不值得接受那些美好的東西的。我想說
...although quite a few details are far from perfect. Recommended.
I'm David 是這部電影的名字。一般我都喜歡電影原名,這次除外,喜歡譯名《送信到哥本哈根》,有種“在路上”的流動感。
表情嚴肅的十二歲孩子,在冷戰(zhàn)時期的保加利亞勞改營長大,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唯一一個指引他生命的大人朋友John,為了掩護他的錯誤而被槍決。
一無所有,David帶著一封信,在一個獄警的幫助下逃亡,開始自我追尋的旅程。
獄警告訴David:不要相信任何人。
希臘,意大利,瑞士,丹麥。
向北,一直向北。哥本哈根,你要去的地方。
和beautiful life不同,這部電影淡化政治背景,全力展示信任和愛、救贖和自由的力量。溫情而不煽情,層層渲染,慢慢感動。
驚恐的苦難的孩子,對世間美好事物一無所知,緊緊保護自己卑微的自由和安全。像一個無力的局外人,面對良善的人們、穩(wěn)定的生活,向往卻無法卸下防衛(wèi)。曾經(jīng)毫無信仰,曾經(jīng)認為自己不配得到神的庇佑,最后還是在瑞士小教堂的圣歌中久久仰望神像??粗磉叺木欤珼avid終于學(xué)會了信任的微笑。
故事有個意外而美麗的結(jié)局。有人不喜這般團圓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根據(jù)世界經(jīng)典兒童勵志小說《送信到哥本哈根》改編的電影《I Am David》
重新解釋了這句中文經(jīng)典成語。
謀事在人,論心不論智,沒有萬無一失的謀,只有突然勇敢的心。
成事在天,天不助人,天只負責看,看地上有沒有肯愛你的陌生人。
12歲的小男孩David,能夠逃出集中營,跨越4個國家,行程萬里,找到自己失散10年母親。
替他設(shè)計逃跑路線的人,是個陌生人。
這個陌生人,無論在小說原著中,還是電影里,都沒有名字。
他突然勇敢了,
他悲憫這個孩子,還沒有嘗過自由的滋味
很療愈的一部作品,剛接觸社會斷斷續(xù)續(xù)兩年,我現(xiàn)在對人性充滿了不信任。
片尾不由自主地哭了,眼淚來得措不及防但也理所因當,從奶奶到媽媽,真好。
試著去相信他人吧
2004年的劇!看的時候以為是二戰(zhàn)前后,一直感嘆他們以前就生活得那么好了嗎……我再去多了解一下,真的好奇我們與發(fā)達世界的生活差距到底多大。當然我知道現(xiàn)在的祖國很強大!
《我是大衛(wèi)》風靡耀眼的劇情片 一路相信,愛在最后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