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題材不太相同,但多少有點讓我想起之前才看過的《黑心交易員的告白》,都是08年金融風暴的回顧與反思,一個是身處風暴中心的投資銀行24 小時間的故事,這片則是大量裁員的製造公司受影響的員工在一年間的遭遇變化。都不約而同地對比了老式的勞力製造和現代的金融遊戲的不同價值思維。只是兩位 電影作者切入角度和態(tài)度不太一樣,電影風格和技術功力也頗有差異。
這片走平實溫情路線,並沒有太多微言大義或人性透視,純粹是對失業(yè)受難者的慰藉與鼓舞,並透過演員之口批判了大企業(yè)老闆的無德,最後角色們重新站起來的方 法也是某種程度擁抱傳統(tǒng)價值,並強調道德良心的重要,當然其間背後家庭的支持也要重點。這和Margin Call那種深灰色的宿命感走完全不同的路線。
我會贏的。為什么?因為我有信念,勇氣和激情。
I will win .why ?because i have faith ,courage and enthusiasm .$#
老戲骨和大帥哥,充滿人性關懷的勵志劇情,本該是一部足夠精彩的電影??上б粋€習慣了電視劇的導演面對100分鐘新的游戲規(guī)則卻表現出了嚴重的水土不服。
節(jié)奏掌控得很舒服可整體的布局太失敗——對于落寞情緒的渲染是那么濃烈卻在希望和轉折上惜墨如金;通篇引而不發(fā)的灰色調營造得如此細膩,可在貌似精彩故事即將上演的時候卻戛然而止……這就像是一部大劇的引子,帶給人強烈的期待,卻突然不見了下文。
電影沒有上下集,如何在100分鐘里把故事講到最好是要進軍大銀幕的導演們最先該想一想的問題。
【合伙人】The Company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