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很勵志的電影。講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一位熱愛音樂的女子安東尼婭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美國第一代女指揮家的故事。
影片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1926年。安東尼婭是一個寄養(yǎng)在別人家的孤兒(這和喬布斯的出身幾乎一樣)。那時在美國,婦女獲得選舉權(quán)僅僅才六年,社會上對女人的偏見無處不在。由此可以想見,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女子,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成為指揮家是多么艱難。貴族沙龍上的嘲笑,湯姆森夫人的不屑,門格爾堡近乎詆毀的所謂“推薦信”,這些都沒有動搖安東尼婭的決心
是一部值得深思的電影,影片講述的勇往直前,不放棄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正是目前為止很多人缺少的,推薦哈。片中的老師對女主的那種無私的教學(xué)態(tài)度也值得贊賞,女主人員還是很好的,一如既往的主角光環(huán),幫助她的人很多,主角個人的人為魅力感覺沒有描寫的那么強烈,最后的部分感覺也不是很好,個人比較喜歡最后如果是女主老師坐在那個位置更好,比較女主還跟德國那個老師說過一些話來著,
經(jīng)典臺詞摘:
1.人生只是一場游戲,你只需要學(xué)會怎么去玩
2.如果你覺得自己像紳士,你可以裝的更像一點
3.你不妨這樣想,我們出生都是光著的,其余之物都是偽裝
4.尊崇內(nèi)心,而不是選擇聽閑話,因為閑話總有人會說
整體很好,但就是有點反感,為什么在女性追夢的路上就非得要有一個王子出現(xiàn),演一個被拯救的戲碼,好像結(jié)婚才是識時務(wù)。本以為女主到結(jié)尾會在史上留名,沒想到排行榜上還是沒有女性的名字,看下來狠狠擊中我的就是:女性成功路上的阻礙不僅僅是男性,還有女性,男性的抨擊也就算了
《指揮家》是個神奇的電影,又像個傳記片,又像個愛情片,不過內(nèi)核是很徹頭徹尾的女性勵志片,因為是真實人物改編,所以女主沒有戀愛腦,至少是真正做到為了音樂做好了燃燒一生的準備。男主很帥氣,成為了全片從頭到尾女主的金手指之一,高冷霸氣但一往情深,奈何最后因為各種原因BE,但還是全力成全女主的音樂夢想。
導(dǎo)演想表達很多元素:女權(quán)平等、原生家庭、身世懸疑、音樂追求、誤解偏見,甚至包括一些政治元素(比如德國與美國的戰(zhàn)爭和國籍嘲諷),劇情流暢,也有反轉(zhuǎn),但可能偏重常規(guī)的電影結(jié)構(gòu)
電影《指揮家》是歷史上第一名女性指揮家安東尼婭布里克的個人傳記,講述了出身底層的安東尼婭在上世紀30年代,憑借自身的努力與堅持,在男權(quán)與上流社會的輕視之下成為出色的指揮家。
故事的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全片看下來感人之處不少,但大局上有很多不足。作為一部女性電影,電影中有太多男性視角的凝視。如果這些凝視僅僅是偏見也就罷了,電影的很多角度會讓人覺得,相比女主自身的努力,她所取得的一些勝利不過是某些男性的好奇、恩施、欲望。比例上不恰當(dāng),電影所呈現(xiàn)的女主自身的付出不夠深刻。
很美的一部電影。
戰(zhàn)后的年代,天時地利人和
劇情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實的存在。
有點像lalaland的兩性關(guān)系……那種愛情升級成了愛慕,到最后背后幫助。這不是曖昧,而是以禮相待的音樂。
簡單qutoe幾句
#people want to see you fail but the good thing is people want to see you fail.
#go woth your feeling in heart cuz youll be criticized anyway
“指揮家”大師級!美好的羅賓(劇透)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