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孩站在夜晚的大樹下,仰天失聲大哭的時候,悲傷的暗流噴薄而出,他的心里寄居著孤獨無助的靈魂。五歲的心愿,就是他的媽媽,僧人告訴他,靈魂之眼能夠看見微風,用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因此,他一廂情愿的把看見媽媽這個愿望,寄托在了靈魂之眼上,于是,踏上了另一座寺廟,開始學習之旅。
期待像微風,帶來希望,卻從未出現(xiàn)。媽媽這個愿望,男孩始終不曾忘記,可是,上山后,能夠得到的期待卻越來越少。他在山上的朋友只剩下了僧人,但是僧人需要面壁念經(jīng)誦佛,大部分時間無暇顧及自己,那一幕歡樂的滑雪場景,他期待有人陪他一起玩耍。后來僧人下山去集市,由于大雪封山卻一去不復(fù)返,男孩的期待又開始妥協(xié),他覺得僧人是生氣了,給他添了麻煩,所以過了這么多的夜晚還不回來,他期待僧人的歸來。最后,男孩連食物也沒有了,他靜坐在觀世音菩薩面前,虔誠的呼喚,期待給他食物,陪他玩耍,看見媽媽,這就是最為心酸的一幕。
天堂的使者,當所有的期待都聚集在一起,卻都無法滿足的時候,幻化的精神食糧讓他靜坐在菩薩面前,直到死去,…
<五歲庵>,一個讓人有點傷感的韓國傳說.Son-yi與Kam-yi,兩個讓人心疼的乖巧孩子.一雙孤兒姐弟.失明的姐姐在兒時的一場大火中永遠失去了她的母親和她的光明.但她善意的欺騙著可愛的弟弟,于是兩個人踏上所謂的尋親之路.他們被一家寺院收養(yǎng).善良的姐姐溫柔大方,調(diào)皮的弟弟天真且頑劣,鬼精靈的他經(jīng)常弄些惡作劇,但又讓那些和尚們恨不起來.
姐弟倆相依為命.五歲的弟弟已經(jīng)會和人打架來保護姐姐.但畢竟是個孩子,沒有母親的庇護總有委屈的時候.Son-yi聽師傅說到山中修行可以開啟心靈的眼睛,于是毅然追隨師傅而去.他要學會用心靈的眼睛看世界,看到海風一樣的媽媽.然后再教給他的姐姐.雖然她身上的眼睛關(guān)閉了,但心靈的眼睛卻是打開著.可是他不知道比起夢中相見的母親,姐姐更想看見身邊的他啊.但他終于一去不回,大雪封山,他就活活被餓死在了山上.五歲庵,因為傳說操度了一個五歲孩子的靈魂上天堂,于是得名.
整部溫馨風格的片子居然換來一個意料之外的結(jié)局.一切嘎然而止.沒想到卡通片也會如此殘忍.<五歲庵>,一部韓國動畫也能拍得這么唯美悲涼,不容易.
是的,親愛的孩子你熟睡吧,你…
五歲庵中讓我感動的是姐弟兩個。這部影評最后雖然是一個悲劇,但是卻讓我感受到這是多么幸福而圓滿的一個結(jié)局。
說它是悲劇,是因為在世俗層面,姐弟倆的處境處處讓人心疼心酸,作為一個母親,看到這兩個失去母親的孤苦無依的孩子會涌起更多情感上的牽絆。
當看到兩個孩子坐在溪邊吃著馬鈴薯都已經(jīng)心滿意足;當看到小蘭因為看不見而滑倒在寒冷的河水里;當看到因為看不見東西而被兩個壞男孩欺負的小蘭大叫著五歲的弟弟
影片主人公的設(shè)定本身就凄涼:姐姐失明、獨自帶著弟弟;弟弟沒見過父母、更不知母親已死。
姐弟倆沒有親人,會被人欺負,只能相依為命,流浪過活。
怎么看都是慘。
而后兩人有幸被寺院僧人收養(yǎng),過了一段歡快的日子,可對父母的渴望終究還是特別強烈。
有時我想,如果姐姐老實告訴弟弟母親不在了,沒準兩人就能安穩(wěn)地在寺院長大,然后按部就班,生活下去到老。
可姐姐好意的隱瞞了,讓弟弟抱有一絲希望。
同樣是從小孩子那個時候過來的,可我還是搞不清,是不是孩子對認定的執(zhí)念都特別的有韌勁
看過電影 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感動的哭過幾次了!孩子的天真,可愛;姐姐的不幸,讓我們的心不禁打顫。這個電影沒有一絲的邪意,至始至終都是美麗的人兒,善良的人兒,干凈的畫面,干凈的人兒,彷佛心靈就像被洗刷過一次。貫穿電影始終的是小男孩,渴望一份已經(jīng)失去的母愛;用一顆善良的心關(guān)心姐姐;最能讓感動的要死的有兩個地方,小男孩為了幫助姐姐用一顆能夠看到媽媽的眼睛而去“學習”,在同齡人中,他已經(jīng)失去了太多的愛,最難得可貴的是他要去施愛給別人,因此他要離開看不見的姐姐去學習。為了心中一個最簡單的愛,去犧牲小小的自己。他已經(jīng)有著一顆觀音菩薩的心腸:在與姐姐分開的時候我哭了,他本不應(yīng)該去承受著一份修行的。一個小孩,沒有得到愛,反而為了另一份愛去靠自己的努力去贏得。。。。。
第二個讓我不放心的是小男孩最后沒有等來大人的到來而餓死在寺廟中。自己一個人 無依無靠的,我在吶喊為什么對這么一個小孩上帝還不放過他,因為未知而恐懼,為什么孩子卻被未知包裹的透不過氣,影片的最后把那分期待母愛的心情,孩子最終讓菩薩抱起來,在菩薩媽…
“五歲庵”極富創(chuàng)意!天堂沒有暴風雪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