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樸素的一部片子。樸素到有些沉悶。沉悶到銀實出場之前,我差點不想看了。不過故事終于從一句“銀實她死了”拉開序幕。經(jīng)過漫長的、家常而瑣屑的對白,銀實的故事,終于從仁惠的記憶中,慢慢展開。
我們把故事梳理一下。
仁惠的故事。
從影片開頭來看,仁惠和父親的關系還是很好的。但是在追查完銀實的故事后,離開的時候,仁惠對父親,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小時候的銀實,照抄了她的衣服,害仁惠被同學笑話。于是她把銀實帶回家,給銀實自己不穿的衣服。后來銀實就一直穿著這些衣服??瓷先ィ驶莸乃鏊鶠槭巧婆e,其實她只是不想被同學笑話而已。隱藏在這些行為之下的,是虛榮而不是善意。所以智英才說,仁惠是銀實的“假朋友”。銀實在教室還衛(wèi)生巾給仁惠,仁惠再次被同學笑話。這次仁惠再也受不了了,把銀實拒之門外。也是這一次,她目睹校長把銀實帶到野地。她偷看到了一切,吐了自己一身。她把那件臟了的衣服扔在床底,想要扔掉這段記憶。銀實回來的時候,她對銀實大叫:“臟!”然后命令銀實退學?,F(xiàn)在,她再次彎腰看向床底,找回了這段記憶。仁惠收集了孩…
片子到后半段的時候,我想到了3個結局。1仁惠把銀實的孩子扔進冰冷的河水,然后被警方帶走,這件事轟動了韓國,很多記者來到村子報道此事件,民眾也不斷給這個村子施壓,最后誘奸銀實的幾個男人自殺了,仁惠也進了監(jiān)獄,銀實用自己跟孩子的生命報了仇,這是這個終點的爆發(fā),會讓觀眾在長期壓抑的觀影過程中發(fā)泄的暢快淋漓。2仁惠排除眾意,決定收養(yǎng)銀實的孩子,村民卻要殺死嬰兒,掩蓋現(xiàn)實。仁惠抱著嬰兒被村民圍在中間,她大義凜然,慷慨激昂的說了一些關于罪惡,贖罪之類充滿人文關懷的話,喚回了村民的人性,大家都低下了頭。最后一個鏡頭是孩子蹣跚學步,伸出雙手,走向仁惠。這是個好萊塢式美滿結局,讓觀眾釋懷,發(fā)覺真善美依然存在。但導演卻選擇了第三個結局(我就知道),嬰兒被送到孤兒院,人們依舊懷揣著罪惡繼續(xù)生活,正義沒有得到回應。最后一個鏡頭是銀實滿身血污,艱難起身,脫掉衣服,包裹嬰兒,流淚親吻嬰兒,屏幕突然一片黑暗,整片完。沉痛的壓抑籠罩了觀眾。本片關鍵人物仁惠是個可善可惡的角色,最終導演選擇讓人性中的懦弱占據(jù)仁惠這個人物選擇…
可能對我來說,人性陰暗面這種東西已經(jīng)了解得夠多,也自己分析過很多,所以如果故事性不夠或者表達方式?jīng)]什么新意的話,已經(jīng)很難被這樣的主題打動了。
嚴于律人,寬以待己,然后人人都拼命隱藏自己的不堪,越堆越多的垃圾散發(fā)出惡臭。
可能表現(xiàn)得更微妙一點反而更好。說到底,人心里的善惡總是在搏斗的,良知被喚起的時候,反省內心的邪惡;邪惡被挑逗的時候,良知被隱藏。都是微妙的。
大奸大惡或是大慈大悲的人,世間都是少有的。
人總是脆弱又平凡的,在善良和邪惡之中勉強徘徊著,因為無力,有很多無奈;因為微妙,更覺得可怕。
想要努力做個好人,這就是人啊。
2015.5.3
銀實的孩子是整個村莊罪惡的結晶,從她的班長朋友,信賴的同學,學校里的的混混,到這個村里的成年人,地位崇高的校長,每一個人在這場迫害中都以俯視的姿態(tài)肆意虐待著銀實,人們習慣于做披著偽善的狼,以為自己永遠善良,讓每次付出都達到自己想要的回報,只有在銀實這樣沒有能力判斷善惡,永遠單純的人面前,人們才無法偽裝內心的陰暗。
如果從一開始就把孩子送到育幼院,那這一層所有人心上的傷疤就會被覆蓋掉,大家會像以往一樣,將銀實變成飯后的談資,變得事不關己。在人們的回憶中
【銀實】如果我們不能彌補過去,至少不要雪上加霜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