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的書,聽說電影版本的選角很出色就搜來看了,果然沒讓我失望,完全是我想象中的凜子。
但是可能是因為篇幅限制,電影中展現(xiàn)出來的兩個人之間感情的發(fā)展比較單薄,不如書中所寫的那樣叫人信服,所以結(jié)尾兩人殉情有點突兀,如果只看電影的話可能會有點理解不了。
相比之下,書里的描寫會細膩很多,最后的殉情也會合理很多。
而且影片里居然完全沒有提到阿部定真的很不能接受,而且我個人很期待能看到穿紅色裙子的那段,結(jié)果也沒有拍出來。所以感覺還是書和電影都看比較好。
音樂不錯,畫面不錯,基本終于原著。
但故事整體是平淡的,所以觀影感受不太好,勉強在一天看完了。
三個問題。第一個是愛與性,愛與性如何相互影響。第二個問題,愛與道德,婚姻之外的愛是追求自由還是拋棄責任?如何面對社會壓力?第三個問題,死亡。要自己選擇死亡嗎?選擇一個在雙方都愛的時刻死去是最佳選擇嗎?
故事的答案很極端。原著中對性與二人的關(guān)系,以及二人的心理活動描述更多。原著中的凜子更有一股令人害怕又令人折服的力量。電影做了取舍。
其實這種日本風的故事我不太理解
沒有小說唯美,也沒有感覺到像小說一樣的對愛的深刻描述。
《失樂園》描寫的是一對中年人的愛情。他們沒有了物質(zhì)的束縛,沒有了年輕時的諸多生存考慮,剩下的只是社會道德的枷鎖。當男女主角決定掙脫束縛去追逐真愛時,他們產(chǎn)生疑問——愛的極致到底是什么? 愛或許真的會變淡,感情都有保鮮期,過了保鮮期還剩下什么?說真的,小說多少是用帶點兒悲觀的角度去探討這個問題。當然,最后的結(jié)局相信大家也都知道。至于這樣的“極致”治好治壞,每個人心中自有不同的看法。
相對于小說,電影可能是受到種種限制的問題,很多事情與感情交代得都不清楚,無法體現(xiàn)出小說里的深刻和單純??偟脕碚f電影算是不過不失,如果有機會的話希望可以重拍一下,以體現(xiàn)出小說里一樣的深刻與單純與質(zhì)樸的感動。
大學時,和同學去看了《失樂園》,回去后還被同學們譏笑看黃片。說句實話,我壓根沒感到有什么黃的,劇情也沒有完全看懂。最難以理解的是為什么兩個相愛的人,沖破了一切的桎梏,最終卻選擇死亡?難道不應(yīng)該開心地享受愛情嗎?
人到中年,當我到了凜子的年紀,我才能徹骨地理解他們?yōu)楹螘x擇死亡。正如久木所言,年輕時也會對妻子產(chǎn)生狂熱的追求,也會有徹骨的愛情。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最終愛情也走到了盡頭,兩個人的相敬如賓,已經(jīng)是形同陌路,再無愛情可言??v觀很多人的愛情,尤其是婚外情,開始時都是轟轟烈烈,最后卻又歸于平淡,甚至是變成交惡。
所以當在愛情花盛開的時候,會很留戀這種美麗,但也有一種深深的恐懼,害怕這朵花會凋零。它何時凋零,它會怎樣凋零,它凋零后會怎樣?都是未知,但是主人公、包括我們都深信,它必然會凋零,這是多么地殘酷,但是確實人性的事實。所以,選擇自殺,將最美留在那一剎那,就是永恒,再不會凋零,成為沒有生命、但始終美麗的永生花。
所有美麗的愛情,大都是殘缺的,克拉克·蓋博對羅爾·隆巴…
我們都是溫溫的那種人,大半生都過著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直到遇見你,我才覺得應(yīng)該為自己,為自己的生命做些什么,你讓我有了生命的熱情,而除了和你在一起的相處外,這種生命熱情就剩余不多了。
我喜歡我們在一起的簡單、安穩(wěn)、同頻,不用多用頭腦和說的,就能彼此給對方那個最深入的、最澎湃的觸碰,這打開了另一個時空,讓我們都暫時忘記了你我過去的歷史、現(xiàn)實的生活,而只在此刻存在!
我們擁有剎那,卻無法在這個世界中接入永恒,我們邀請死亡的到來,讓剎那成為永恒,死亡是我們此生最后一起共享的高潮了!
【失樂園】黑木瞳簡直是凜子本凜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