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安娜終究還是選擇了離開,她說,“我不會再見你了”,這樣的愛于她是一種負擔,人可以僅僅是因為被人愛而愛上他嗎,這是在童話里,而在現(xiàn)實中,愛是一種在雙方對對方的社會關系認可后的一種情感互相作用的產(chǎn)物。
——摘自豆瓣影評
時隔兩年,不知道為什么,就突然想起兩年前沒什么特別感覺的那部電影,與安娜的四個夜晚。突然就記起那個令人心生憐憫的男人,為什么暗戀的人都被賦予灰暗的色彩?整個片子的基調是說不上來的哀傷與詭異,背景是冷的冬日,沒有過多的對話與旁白,只言片語組成了一幅悲壯的畫,最后沉淀在奧卡拉薩那絕望的背影中。
如果你有興致將其看完,你一定會覺得它其實還是很美的一個故事,是一種很慘的美,并且這種美極不真實。你怎么會與暗戀的人那么親近地待上四個夜晚?這需要多少天時地利人和都還需要很大人品的事。
暗戀者原本就是是卑微的,可電影還是用了無限擴大的對比來將這種卑微表現(xiàn)地更為猛烈。電影的節(jié)奏是緩緩流淌著的,像一條小河,奧卡拉薩非常之緩慢地拖著…
《與安娜的四個夜晚》是波蘭導演杰茲-斯科利莫夫斯基于2008年推出的作品,整部電影陰暗而傷感。故事講述一個形容猥瑣、在醫(yī)院負責焚燒尸體的男子,長期窺伺住在家對面的一個女人。男子在相依為命的祖母過世后,竟以藥物迷暈鄰家女人,連續(xù)四個晚上侵入女人的家中。一個變態(tài)、驚悚的故事,導演卻以非常獨特的剪輯手法,讓觀眾對這名男子的觀感不斷變化,先是恐懼、厭惡、然后理解、再是同情。影片的敘事主軸是男子侵入鄰家的那四個夜晚,但中間不斷穿插一些事件的片段,刻意營造一種時間跳躍的感覺,導演一開頭就誤導觀眾形成預設立場,隨后再以愛戀的情緒混淆觀眾的認知,直到最后一刻才讓觀眾完全看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片段1:奧卡拉薩在商店里買了一把鋒利的斧頭
片段2:奧卡拉薩守在一個焚化爐前,他從垃圾桶中拿出了一只包裹在塑料袋中的手,仔細查看半響后轉身塞進熊熊燃燒的烈焰當中。
片段3:奧卡拉薩站在冰冷的河邊釣魚,一副結凍的驢尸體漂浮而過。
片段4:奧卡拉薩坐在一張床邊,床上躺著一個老婦人。奧拉卡薩仔細地用湯匙將藥丸碾碎,和些水后,喂…
被當成強奸犯的男人,出獄后,仍然關注著被害人,并漸漸愛上她,夜晚潛入她的房間,窺視她的生活,幫她做家事,但直到最后都不敢觸摸她一下,甚至傾盡所有的財產(chǎn)買了一個鉆戒給她。但仍然無法得到她。第二次入獄之際,女人來看他,最傷人的一句“我知道不是你,但我不會再來看你了”。出獄之后,更是悲痛欲絕,兩扇窗戶之間被砌了一面高墻,將男人的一切希望一切快樂都澆滅了。多么凄美的一段單戀啊!
想要觸摸你卻無能為力
承擔無辜的罪名
來表達無聲的愛情
分隔我們的是理性
連接我們的是黑暗
基本上就是講的這個
關于史大爺?shù)倪@部電影,先引一段“新聞”:
觀眾遲大到 史高林莫斯基扯火
《與安娜的四個晚上》的導演史高林莫斯基來港,是電影節(jié)大盛事。大導對電影的尊重,對放映質素的要求,值得香港電影人以至觀眾學習。話說《與安娜的四個晚上》在The Grand放映,史高林莫斯基也來坐在戲院最後排,想查看一下影片放映情況。誰知一開場,他身邊的門便一直開個不停,他馬上給電影節(jié)職員說:「戲開了,為什麼還讓觀眾入場?他們看不到開頭,也不會明白。」也真是的,戲院所見,所有電影放映了三十分鐘後例必仍有觀眾入場,無一例外。這「觀眾水平低劣」的場面令大導大受刺激,他走出戲院怒氣難平,立即狂灌了兩杯血瑪莉。
精彩還在後頭。戲放完了,大導返回戲院回答觀眾問題,一個沒頭沒腦的觀眾說,覺得片中烏蠅特寫的鏡頭像奇斯洛夫斯基。大導斬釘截鐵回說:「這處理是自己的原創(chuàng),如果真的像,該是奇斯洛夫斯基抄他的?!沽硪粋€觀眾再問:片中音樂做得好,覺得像奇斯洛夫斯基,波蘭電影的音樂真的好。觀眾一再顯示他們對波蘭電影的認識,偏狹的只囿於一個奇斯洛夫斯基。大…
日本動漫喜歡以小LOLI勾引大叔,但大叔真正的寂寞豈是小LOLI可以明白的?
一部記敘性的電影,不夾雜任何立場不夾雜任何議論,其實整部電影也沒幾句對白,一切都是行為的述說。盡管如此卻依然深刻的不可救藥,當然深刻的不是電影而是人生。
如果你是一個猥瑣的大叔,那么如果你繼續(xù)猥瑣那么注定寂寞一生;如果你不想寂寞一生,那么趁著還年輕盡快找個伴吧。
當然有些人的寂寞是注定無法移除的,如故事的主人公奧卡拉薩先生;還有如歷史上的kant,梵高,金岳霖等等等等
“與安娜的四個夜晚”2008年度佳片,如果給你一場暗戀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