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勝利完成亞歐大穿越的《搭車去柏林》,谷岳和劉暢二人組繼續(xù)在世界上的縱橫之旅。
這次縱貫美洲的路線,看來對搭車者來說,挑戰(zhàn)頗巨。
地廣人稀,文化隔閡,沒有了在歐亞大陸上的馳騁感,更多的是堅持和挑戰(zhàn)。
不過,美國的幾個亞文化群體的描寫還是相當(dāng)有特色,比如cosplay, lowrider.
看來,美國可以分為三個文化地區(qū):紐約,加州和其他地區(qū)。
但相對來說,這種穿越的風(fēng)險性還是比較大,無醫(yī)療后援,無補給,充滿了不確定性。
給二人點贊。
《一路向南》,是谷岳和劉暢的新旅程。3萬3千多公里,用各種靠譜及不靠譜的方法,從阿拉斯加到阿根廷,進(jìn)行世界上最長的陸地穿越。
我媽說我是瘋子,也許你們也不理解,甚至連我自己都說不清,那種來自血液里的澎湃是什么。只知道它一直叫囂著,叫囂著,沖撞著我的身體。那種在路上的美好,無法用語言來表達(dá),任何華麗的辭藻都顯得那么的貧乏。
谷岳說,旅行不僅讓我了解這個世界,更讓我了解自己。我想,這就是所謂的靈魂的追尋。
它讓我知道,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沒有錢;我沒有時間;我沒有錢也沒有時間等等等等等等等。豆瓣上有個小組叫“休學(xué)辭職去旅行”,也許有點瘋狂有點不切實際,但人生短短幾十年,為什么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去走自己想走的路。真的謝謝維維老師,她跟我分享了她年少時騎車去西藏的夢想。正是因為她無法實現(xiàn)的遺憾,堅定了我的夢想。
旅行真的是件美好的事情。它就像抽煙,會讓人上癮,可這種癮比煙癮強大多了,你一旦嘗試過,就再也放不下了。
它讓我知道,世界沒有我們想象的險惡。一個女生獨自外出是…
正值20青春年少,初到中年的兩個行者把我們剛萌生的流浪念頭活生生呈現(xiàn)。
那份激動,想身臨其中。
那份沖動,想即刻動身。
閑來無事,那天下午無意當(dāng)中在優(yōu)酷上看到這個視頻,看的那集是谷岳回家,看看旁邊的標(biāo)簽,原來是連播的,一下午的時間從寧波追到了洛杉磯,看了他們這一路從阿拉斯加走到墨西哥,感慨頗多,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看看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包括自己完全就是生活的奴隸!每個人都陷入結(jié)婚,買房,生子,這些生活重壓之中!在接受魯豫采訪的時候,記得谷岳說過這樣一段話:“看到我周圍的同事四五十歲的人有房貸有孩子,攢錢為孩子上大學(xué),他們年輕的時候想做的一些事情,當(dāng)他們四五十歲的時候他們的世界已經(jīng)改變了,他們想做也不能做了或者就是他們心中的那團(tuán)火已經(jīng)沒了,所以我就想趁年輕腿還有點兒勁兒的時候,先把世界都看遍了!“我們可能無法做到”搭車去柏林“或”一路向南“,在自己的世界當(dāng)中,實現(xiàn)自我的超越,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一種惰性和慣性,會因為工作生活家庭種種原因,邁不出你的第一步,但一旦邁出去,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世界還可以這么豐富多彩,不只是拘束于兩點或者三點一線的生活當(dāng)中!超越自我,一路向南
這一次不同于10年前的<極地跨越>,這一次是完全的自己的旅行.盡管我無法自己去實現(xiàn)這樣的旅行,但可以通過谷岳他們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不同角落的人的生活,風(fēng)景,文化,去體檢不同的生活,是多么開心的事.也許當(dāng)我們自己出行的時候還不一定有這樣的經(jīng)歷.
希望今年谷岳他們能踏上南美之行,順利去到阿根廷.不過我覺得南美之行會更加精彩和不同,文化和地域的差異會帶來更多的火花.
去向我最愛的南美,祝福谷岳和劉暢!
看完印象最深刻的是加拿大的那個牧場的那個七十多歲的老牛仔,穿著格子襯衣和馬甲,很帥氣。一個人管理著面積很大的一片牧場,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忙,各種活兒。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在他吃晚飯的時候,盤子里很大一塊牛排,他說他今天所做的值得吃這塊牛排?;仡^想想自己,有時一天啥正事沒干,還挑剔食堂這不好吃那不好吃,想起就羞愧。寫到這又想起了日本的津端修一老爺爺,他和英子奶奶,即使九十多歲依然活的有尊嚴(yán),有價值,依然認(rèn)真生活。簡簡單單,兩個老人,一日三餐,打理前面自家的院子
“一路向南”劉暢如是說。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