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同在的夏天》的導演謝東當過張藝謀七年的第一副導,把貧困的貴州拍得格外優(yōu)雅亮麗??赡芤驗榭催^了郭利斯馬基的《火柴廠女工》和賈樟柯的《小武》,還有近來我認為是超寫實的貝拉塔爾,看《與你同在的夏天》就有一種很虛很離地的感覺。這種虛幻和不踏實看顧長衛(wèi)的《孔雀》也有此感?!犊兹浮份p輕地有點文革傷痕,略為多了點現(xiàn)實感,《與你同在的夏天》便真正與內(nèi)地的強烈的政治經(jīng)濟背景分離,找個夏天談一場清爽漂亮,在諸四海之內(nèi)皆合用的初戀。
把傷痕抹掉,只談風月其實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但謝東看來已得到張藝謀的啟發(fā),懂得與市場接軌。我看著看著,忽然發(fā)覺自己在看著一部充滿計算的韓國電影,女主角故然漂亮可人,不斷更換露肩A字連身裙,戲法直迫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一套又一套的旗袍;男主角不是俊美的小白臉,卻有剛陽味,比韓國的男星更像男人。
《與你同在的夏天》舒舒服服又故弄玄虛,不太好也不是很壞。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326
從年齡上講,差不多是我的故事吧,
只是差那么幾年。
那些細節(jié)都很平實,比方連衣裙啊,鞋子,胸前印字的白背心,
那些歌,那些啤酒。
但都被貫穿首尾的大喇叭給毀了:
84年的時候,哪里還有什么大喇叭啊?
即使有,也不是那些文革聲調(diào),倒可能是些流行歌曲。
影后導演出來,我很想問他這個,但還是沒有,算了吧。
平平靜靜的看完了,沒感動也沒感慨,就像喝了杯白開水。
覺得小伙子演過了--只有苦澀,沒有甜蜜歡樂。
記憶里的初戀,還是甜蜜多,快樂多的。
雖然他是心里有鬼,但一定也有忘了的時候,
初戀是那么的甜蜜,那么的美好,激情蕩漾,
怎么可能沒有忘形的時候呢?
而且沒有肌膚之親,這也實在不像。
他們有那么多獨處的機會,女孩子又是早熟的,
含苞欲放,怎么可能沒有呢?
可能他的初戀是這樣的吧,
我的不是。
女孩子的早熟,很有親切感。
我的她也是那樣的。
“你不是說決不放棄的嗎?”
在她拒絕后,2個月,2個月后我才再找她。
我親她的時候都只會那么硬生生地按著,
是她探開我的唇。
城墻下,盈盈月光,“你想看我嗎?”
鉛華褪盡,她是那…
這樣美好的夏天已經(jīng)過去了,我很遺憾我已經(jīng)忘記我的夏天,本片是以男主角的視角去演繹的,可能跟導演是男人有關。里面充滿了現(xiàn)代感,84年是我出生的那年,其實并不遙遠,距今也就25年,這20多年,世界發(fā)生了改變,如今看片子的人和拍片的人都是以一個嶄新的視角去懷念過去的,里面充滿了懷舊的情結,雖然是偏遠的貴州小鎮(zhèn),但并不陌生,那個年代,不缺少自然景觀,沒有高樓大廈!
靜靜的回味著,鏡頭里的景色,女孩子美麗的臉龐和身材,讓這個夏天如此美麗。
青春 的感覺真好!
我很懷念。與你同在的夏天!
真是不敢相信,還有人說這很像“侯孝賢的電影”。當導演這般自我言語時,我都替他害羞的一陣紅熱。
這是一個病垢百出,毫無情感的電影。
我說:這根本就不是電影,這就很多是互不相連,且存在矛盾與做作的情節(jié)。
病癥如下:
1、 結構零散,完全沒有整體感。
一塊一塊情節(jié),讓人無法忍受。這情節(jié)并非是臺灣電影的模式,而是一些蹩腳的故事。臺灣電影,情節(jié)化,是有血有肉的。而這部,卻完全是沒有情感的,是冷的、硬的、沒有溫度的、甚至來一點點人味都沒有……情節(jié)設置的讓人可笑。完全不合常理的,而且每個情節(jié)都可以展開細說,但導演卻只留下了情節(jié)的開端。于是,你在這部電影里,能夠看很多個故事的開頭,但還又沒等到演完一半就轉到了另一個故事的開頭。于是導演樂此不疲,演員總在新的情節(jié)里“創(chuàng)世紀”……
2、 幼稚的表演
(1) 開頭吉普車開過橋,為什么會有兩個小孩子跑過?
(2) 女孩送給男孩水時,男孩當面喝了四口。每喝一次都要用手擦一下嘴。一共擦了三次,這是要交代什么意思?
(3) 其中,一個女孩收到通知書,那場戲太做作了。女孩高興的喜極…
《與你同在的夏天》別拿爛片來充當文藝片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