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終于利用自己的影響拍了一部有啟發(fā)性的作品。
啟發(fā)人們恨一些東西
愛一些東西
反思一些東西
而且是宏大敘事范疇的
所以我對張藝謀給以深深的敬意。
一個大導演利用自己的資源,拍一部有益于社會思考的片子,讓人不能不敬佩
我哭了好幾回??吹酵麘K遭涂炭,心里非常難過。激發(fā)了強烈的對日本人的恨,對中國要強的沖動。
希望大家都到影院去看看《金陵十三釵》
第三次看了,其實是第一次完整的看完,前兩次都沒看全。場面很宏大,看完很佩服那些秦淮女人,死有重于泰山,又輕于鴻毛,他們或重于鴻毛吧!南京,到現(xiàn)在都是一個很重的城市名稱,八年抗日,我們經(jīng)歷了太多,承擔了太多。日本?當時有錯嗎?為什么要打疑問,換做以前我肯定是鄙夷自己的,但現(xiàn)在,我想日本不全錯,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競爭,世界更是如此。。。為了本國的利益與生存,時代要求他們用戰(zhàn)爭的方式來強大自己,中國?沒有這八年,以后會經(jīng)歷八十年甚至更多的年限來強大自己。現(xiàn)在的我們需要更多的反思,而不是憤恨,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青少年我想還是憤恨的比較多吧,歷史是用來引以為戒的,而不是用來憤恨的。。。
我不知道這段歷史還可以被榨出什么情節(jié)。
開場15分鐘之后我開始希望自己睡著了。并且反思著我對日本文化的態(tài)度到底應(yīng)該是怎樣的。大凡回顧這種歷史的人都會有這種反應(yīng)吧,或者說只是憤怒。
人們總拿南京的那場屠殺說事。怒罵也好譴責也好從小到大不絕于耳。我一直想知道當年進入南京的那些軍人到底在那里遇到了什么。或者是哪個人性泯滅的軍官負責了南京戰(zhàn)場的指揮。
總之我聽姥爺說,他小時候見過村莊里來的日本軍人,騎著大馬挎著刺刀,很威風。他還上去摸了摸刺刀的刃。那名軍人彎下腰來,遞給了他一塊糖。
哦,那大概已經(jīng)是南京大屠殺之后的事情了??赡苣菚r候日本人已經(jīng)殺累了。至于他們?yōu)槭裁匆致灾袊?,姥爺從日本旅游回來之后,只說了一句:他們那太小了。
今天跟zack吃飯的時候聊到彼此的夢。發(fā)現(xiàn)原來殺戮大概是人類被抑制的本能。殺與被殺的覺悟都好好的儲存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所以他們殺人,因為他們太自卑,太恐懼。所以我大概只能憐憫他們。
所以日本是一個極其神經(jīng)質(zhì)的脆弱的國家。
=============================================
像個瘦弱的…
中國電影有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我不知道那些拍爛片的導演哪來那么多錢一而再再而三的拍爛片的,可能是因為中國電影業(yè)的市場還沒有達到飽和,不能形成競爭,也可能是我們國家的國民的品位還有待提高,因為好多爛片真的還就有那么多人喜歡。想必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我們這些小市民能歸納得了的。
憑心而論,金陵十三釵是個不錯的故事 ,盡管女豬腳的情感演繹得有些牽強,男豬腳也略微有點好萊塢,看到中途的時候我不禁感嘆沒文化的女人真是傷不起啊,但不得不說作為觀眾我本人的情感還是被帶動了不少的。隨著故事的不斷發(fā)展,盡管我心里想著這是一個故事,但它也不完全是一個故事,在我們腳下的這片中華大地上,難道就真的沒有發(fā)生過比這個故事更打動人心的真實的事情嗎?答案肯定是有的。不可否認的是,南京大屠殺是真實發(fā)生過的故事。
盡管張導前段時間拍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片子,盡管也有人會說張藝謀又在弄民族YY情結(jié),用人民曾有過的苦難來賺錢。但是,這部片子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不少中國電影的進步與希望,也再次喚醒了我們內(nèi)心常被可恥的遺忘…
“張藝謀和他的金陵十三釵”深刻!覺得比正片拍的還要好 雖然正片沒看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