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不自量力的高農(nóng)民高抬貴手吧!先弄懂表現(xiàn)主義再說,如果這樣的東西是電影,那還是讓它死了干脆
――――卡夫卡·陸(KavkaLu)
[img]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6-3/200632823513994561.jpg[/img]
刻意的文藝腔很傻,不是所有拿腔拿調(diào)的華語就是王家衛(wèi)
貌似的左派更傻,搞不清主義瞎嚷嚷就像阿Q一樣滑稽。
當我們翻開上一世紀30-40年代的中國電影史我們覺得很驕傲,而第五代自《霸王別姬》之后整體的滑坡已成定局,這些并不傻的導演為什么在進入21世紀后連故事都講不利落了,這種倒退有著資本的因素,可是,我覺得這里有其他貓膩。沒有生活,沒有誠意就不會有電影的復興。
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非常希望中國電影人能夠揚長補短拍出一些感人的作品,可惜大多數(shù)時候就像是中國足球一樣,想說愛你還真不容易。電影的畫面往往可以看到一個導演的修為,《我心飛翔》讓我第一反映高某人是不是農(nóng)民,大紅的色調(diào)和平光下的中景,我想到的是一個低級、惡俗的廣告導演的壞品味。
有人經(jīng)常指責張藝謀的偽民俗,諸位要是看了高農(nóng)民的這部作品你們肯…
又是一部高曉松的電影,又是一場指向不明的悸動和心痛。鮮明卻不凝重,輕靈而不飄忽,充滿質(zhì)感伸手可及的畫面和音樂。他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方式,我們也是。
從《那時花開》到《我心飛翔》,這個熱愛校園民謠和法國電影的男人為我們編織了一場又一場關乎青春的臆想和夢境,永遠停留在十八歲的生命,朦朧而強烈的愛情,它播撒在陽光里,雨水里,小伙的口哨里和姑娘被風吹起的潔白裙裾里,多少年過去了,依然無法逃離。一切都是回憶,都被抽離,沒有來源,也沒有去處。時間的片段,故事的片段,光的片段,命運的片段,只追求一個眼神,一抹微笑的深意。他要我們看看,那些平凡得不值一提的東西在人的頭腦里可以扭曲的美好成什么樣子,除此無他。在那美麗的像一個長篇MV的電影沒有實質(zhì)性切中要害的火花,卻可以抓我們?nèi)ヒ粋€什么地方,那里長埋著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一些物什,你看得見,卻永遠抓不住,任由他留在那里,被記憶的潮水沖刷得面目全非。審視生活,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漸漸成了自己曾經(jīng)最痛恨的那一類人,并且已然麻木不仁,才是這些電影最撼動人心的地方。
湘西的…
閑得發(fā)慌 把庫存的《我心飛翔》翻出來看,以前還一直沒有看。這個講述三個殊途同歸的男人和一個湘西啞巴女人的情感糾結。因為女主角是我喜歡的李小璐,所以特別留意。
高曉松的作品,是表現(xiàn)主義的手法,突出個人的主觀感受,輻射到客觀客體上而顯得荒誕而夸張。不要冀望相信這是場真實的故事,當片尾對三位男主角的介紹,旭、晟、陽,然后特別交代:他們從未相遇。而對女主角虹,用……來搪塞其出處。
開場的音樂是鄭鈞的聲音,他那蒼涼飽和的聲音,很快將情節(jié)引入了正題。劇情充滿張力和反諷,陳道明飾演的旭身為藝術教師,跟學生發(fā)生沖突,學生說他麻木,實際上他并非書呆子,當他最后帶領學生沖向戰(zhàn)場,打倒軍閥,發(fā)現(xiàn)他們的斗爭的意義是荒誕和虛幻的,因為對手也喊出同樣的口號,直到血淋淋的現(xiàn)實,他的學生都只剩下血手印的時候,而他自己也被自己的學生開槍打傷命根,落下終身殘疾,流落到湘西。后來他因為繪制和放飛風箏而和啞巴美女虹結婚,過著非正常的婚姻生活,在手相學的指引下,學會了沉默和弘忍,而顯得有些委瑣。當美女在浴盆中挑…
《我心飛翔》,期待了很久的一部影片。
很久有多久?從上大學起看著長沙街頭隨處可見的“我心飛翔”宣傳廣告起,那時候影片好像還沒有全部完成。當時只是在懷疑這部電影是不是給白沙做的廣告,因為名字是與廣告語如此的契合,而且當時似乎也是和白沙的廣告放在一起,所以也在懷疑這就是是否是一部電影。
這部影片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湘西鳳凰的美景,是那個潮濕的邊城古鎮(zhèn)。
影片講述的是啞女虹與三個男人之間糾纏的愛情故事,大的故事背景穿插有大革命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當李小璐飾演的虹穿著一身耀眼的紅裝,躍動在湘西這樣的一幅水墨山水畫中時,那奪目的紅色搶占了所有的視線,或許高曉松是故意要這樣的視覺沖擊來突出人物吧,但是感覺真的是不協(xié)調(diào)??墒强粗种附粎R透過空氣看耀眼的陽光時,似乎看到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看到了她心中所有的夢想。無論穿過指縫她看到的是旭,是陽,還是晟,那都終是她心中的愛。
沒有特別出彩的美術畫面,情節(jié)也有許多幻想甚至不連續(xù),或者說很多yy的東西,但是我還是喜歡這部影片,因為看過之后會有心底的那…
素來對高曉松沒太多好感,但他的音樂還是不錯的。他拍的電影也是一樣,比如這部我心飛翔,音樂——還是不錯的,更關鍵是,除了婚禮那場戲,他采用的都是現(xiàn)代音樂,特別是開頭鄭鈞怒吼的“一霎那”,在貝司震顫的一霎那,我也基本找到了這部電影的基調(diào),將時代虛化,注入那個陳年往事的背景中的,基本上是后現(xiàn)代的感情和含義,音樂如此,那巨難看也巨華麗的軍裝如此,但問題就在于,它與歷史分離,但分離得又不徹底,結果本來可以成就一部中國難得的cult片,結果是有點不倫不類,甚至還有點古典浪漫的氣息。
提到北平(注意,不是北京),人們會想起那個動蕩的年代,憂慮而博學的知識分子和熱情的學生,提到湘西(其實就是鳳凰啦,出產(chǎn)了沈從文和黃永玉的地方),人們又會想到淳樸的人民,未開化的文明,一個世外桃源的地方。雖然這些只是陳辭,但影片還是按照人們的刻板印象走了下去,至少在這兩點上,它和人們有點意淫的想象并無太大區(qū)別。與前面兩點多少有點具體的影象相比,日軍就幾乎完全成了惡的符號,一種打破原有格局的闖入力量,其實你換個背景,換成晚清,…
“我心飛翔”當風箏遇上風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