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George Harrison的documentary讓我更加立體的了解到Harrison自身的存在和他對于Beatles的意義。
對things change和life styles以及how to do哲學看法是讓Harrison也與眾不同的必要因素,讓他在mcLennon的光環(huán)之下找到了自己的教義,也讓他成為了對于我而言Beatles中精神世界最豐富,最神秘的一個人,我終于知道為什么Paul說他們是正方形。終于知道了while my guitar gentle weeps和something的偉大,在如此強烈的精神背景下,熟悉的前奏響起,淚水不自覺的盈滿了我的眼眶。
Part Two
非常值得慶幸,George放棄了成為一個Sitar琴演奏家的想法,因為這種樂器實在太難聽了。
Let it be時期,Beatles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僵化。George寫出了All things must pass等作品,但是它們沒有出現(xiàn)在Let it be里,甚至沒有出現(xiàn)在Abbey Road里(怪不得George會賭氣似的一離開Beatles就發(fā)行了夸張的3張蝶的專輯)。George對John和Paul的霸權越發(fā)難以忍受,又一次他擅自離開錄音室后,Lennon甚至說要找Eric Clapton來頂替掉George的位置。在影片的采訪中,Eric坦誠當時他還是有這種沖動的。
我個人感覺Part Two要比Part One的價值大一些,因為之前關于George個人性的東西并不是太多,而Part One的主角是Beatles,而不是George。雖然Part One確實更好看一些。
接下來的幾分鐘屬于George在Beatles后期最牛逼的兩首歌:Something和Here Comes the Sun。Eric 在講述Here Comes the Sun是怎樣被寫出來的時候,真是,基情四射?。?br>在講到Beatles為什么解散時,George說“There was too much restriction, it had to self-destruct”,并且承認當時他是希望離開…
“喬治·哈里森:活在物質世界”All things must pass.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