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荊棘鳥的電影以及小說都曾深深影響著我,但偶然間我還發(fā)現(xiàn)在上海鬧市的淮海中路老式洋房里,還有一個叫荊棘鳥書會的地方。
荊棘鳥書會是我有一天在心情很沮喪的時候,不經(jīng)意被同學(xué)拖著一起去然后邂逅的一個非常不錯的地方。很驚訝這個不大的地方盡然象家一樣溫馨。不知道老板是怎樣的心情修飾起這樣的懷舊風(fēng)景。在這里除了聽聽老唱片中老上海百樂門的歌曲外,居然還可以試聽離我們逝去不久的老磁帶機和老CD機中的歌聲。
走進院落感覺到的是一份慢生活。有幾個會員懶懶地倒在椅子上,手中拿著書,不知道是閱讀中的休憩呢,還是下意識地要擺這樣的姿態(tài)感覺愜意和慵懶,但我想沉浸在這個時光,無論你有意還是無意,怎樣去感受都是一種超然的心境,沒有人打擾你那份福氣。
一個小小的魚塘,錦鋰魚游來游去,仿佛在細說逃避城市喧鬧后的快意。書會有一次成像的相機,8元一張我和同學(xué)借這個老上海風(fēng)景的地方拍了幾張照片,一結(jié)算好貴64元。品了這里自磨的28元一杯的咖啡,還不錯??赡苓@杯咖啡里還融入了有個長得超甜女孩非常的熱情。她象是這里的主人,很機靈。在她的…
傳說中有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zhuǎn)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里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二十年前的一個夜晚,廣播劇《荊棘鳥》讓我初識了德羅海達,初識了梅吉和拉爾夫。他們之間的愛就像這么一只鳥兒,只有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才能放出世上最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深入肺腑,叫人難以忘記。
多年以后,看到影視版的《荊棘鳥》好不歡喜。 Richard Chamberlain 就是我心目中拉爾夫的樣子,一位英俊、帥氣的,世故、有野心的神父。作為一個男人,拉爾夫是最優(yōu)秀的,從容貌,到品質(zhì)。但是作為一個教士,他不能給他心愛的人美好的愛情,因此,這份愛,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傷痛。梅吉無疑就是那只堅強的荊棘鳥。她美麗,善良,但是堅韌,頑強。她和上帝爭一個人,即使那只是暫時性的。但生活就是…
我錯在沒有做出選擇,一半給了你,一半給了上帝,其實最終是給了我自己的欲望?!瓲柗?br>拉爾夫這個形象太真實了。他沒有為了愛情拋棄一切,他有欲望,有抱負(fù),同時他也沒有冷酷地為了野心而埋葬愛情。所以他是一個既有雄心和欲望,又放棄不了世俗之愛的矛盾的人,痛苦的人。也許,就是太過貪心,什么都想要吧。所以真的不知道怎么來評價這個人了,野心勃勃、自私、偽善,還是多情、深情,人性本身就是很復(fù)雜的吧。
人生若只如初見??赐炅诵≌f,再看電視劇,看到你們初見的一剎那,就忍不住哭了起來。原來,這一切早就注定了,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在這時光的荒野里,正好遇上了,從此,注定糾纏一輩子。
看完故事很難受,常常這樣,看完一個故事就久久難以自拔,感動的不僅僅是故事里的人物和他們的人生,更是對生命本身。人生中那些難以避免的愛、歡樂、痛苦、悲傷,無論如何,到最后總覺得無怨無悔,一切都是值得的。只是,生命的盡頭,回望來時路,總是有那么一點兒悲傷的吧,因為眷戀,也快樂,因為眷戀和懷念的那些過往是那樣美好,回憶的時候,也會忍…
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E8%8D%86%E6%A3%98%E9%B8%9F
我在很早以前看荊棘鳥(書)的時候,第一個反應(yīng)跟大家一樣,也覺得這是個關(guān)于愛情的擰巴故事,當(dāng)然了,我那時候想的也是比如男人有野心追求的是成功,而女人只想要愛奉獻了自己的BLABLA。
到了看電影的時候(應(yīng)該說是迷你?。昙o(jì)也沒大多少,滿腦子裝的全是這個拉爾夫夠不夠英俊梅吉夠不夠美麗之類的問題。
但現(xiàn)在重看電影,我才明白,讀者有無宗教體驗對于理解這本書是至關(guān)重要的——在西方世界,由于大家普遍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底子,基本不成問題,但在沒有這種宗教傳統(tǒng)
蕾切爾·沃德主演,《荊棘鳥》:愛是誠實的生活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5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