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看了傷痕文學后就一個評價“哭哭啼啼,沒出息!”
對張大師有兩次難忘的觀影經歷,一次是記得小時人們爭相觀看討論《紅高粱》,一次是單位活動免費坐第一排看《十面埋伏》時國際章掙扎不死的全體笑場,隨后第五代的集體淪落似乎成了宿命。國產片的最大尷尬就是充斥院線不想看的,想看的卻上不了線或票房慘淡。
不知今夕何夕,反正院線外片引進不如十年前,國片在溫室呵護后更慘不忍睹,據說快播們涉黃紛紛落馬,竟然懷念當年第一次見到盜版野草莓八部半七武士DVD時的初吻般激動。
話說那日翻遍影訊實在無片可看,豆瓣上《歸來》居然高踞8分,明知是水軍作怪,但陳道明,鄒靜之加文革還是讓人幻覺,會不會回光返照。雖然《梅蘭芳》不可能還魂《霸王別姬》,但《搜索》陳氏還有一點誠意。于是鬼使神差就網訂了票。
蘆葦算是中國電影的火眼金睛和良心。他在《電影編劇的秘密》里批評了陳凱歌,但是說了幾點張藝謀的好處,第一,張是合作的第五代里最重視故事和演員表演的,第二,張早年是唯一聽蘆葦勸,拍完'大紅燈籠‘后認真坐下來跟編劇蘆葦長談一夜總結…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在看歸來時,確沒有流淚。
某個周末的非高峰時段,隨機走進了電影院,發(fā)現竟然坐滿了人,以中年人居多,安安靜靜的看完了《歸來》,沒有吃爆米花、沒有人講電話、沒有交流、沒有流淚,默默看完,靜靜離開。
第一感覺,這是一部不算爛的電影,前三十分鐘節(jié)奏感很強,之后就如日常生活一樣,情節(jié)隨著時間慢慢的向前推進、重復著重復,一直到結束,沒有高潮、沒有彩蛋。
之后慢慢回味,越來越覺得,這應該屬于國內文藝片的佳作了。之所以第一感覺不算好是因為電影面對的主要受眾不是這樣的八零后。這一代沒有經歷文革,沒有切身體會,自然無法感同身受。
那個時期有多少人為了家庭、為了孩子,選擇的劃清界限、離婚了事;那個年代,有多少人受不了非人的生活,直接自殺了事。據說書中有寫,但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能寫的不一定能拍、能拍的不一定能播,一個導演有一個播不了的《活著》就夠了,畢竟導演也是人,總得吃飯、繳超生罰款不是。所以關于背景,導演直接進行了留白。只有了解了留白的內容才會體會到這份愛的珍貴,才能劃分這部電影與《…
在上個世紀動蕩年代,有這樣一對情侶,男的博學多才,女的溫雅賢良,夫妻于解放前就創(chuàng)下實業(yè),后因一些不言而喻的問題,受到查抄,男的受磚正待遇,但因學識可用,便被發(fā)配青海,做一些工程技術工作。女的則離開二人生活的地方,回到了老家隱居生活,因老家還有些積攢,便也不做其它,只是變賣珍巧首飾度日,而無事就去兩人當初相遇之地閑坐。
由于男的確實有些本事,所以即使身份特殊,但是在工作環(huán)境里也深受敬重,待遇不錯,只是不能回家,禁止通信。后來遇到技術攻堅問題,于是嘔心瀝血,終于功成,卻也于當日逝去。而女的后來雖得到消息,卻堅持不信,終日等待,一直到了90年代方才離世。
他們至死未能再度相見。
在電影即將落幕的時候,他們于寒冬大雪中又一次來到了車站,共同看那月臺上人潮撲面卻又瞬間空白。他們還是沒有相認,但也如家人一般共處多年。路焉識靜靜的舉著寫有自己名字的牌子,晚瑜看著吱呀關閉的鐵門,臉上流露出不假遮掩的失望。
這是逆風執(zhí)炬者注定擁有的一道傷痕,也是時代命運賦予他們的強硬遺憾。
關于愛情,一些人永遠不懂另一…
引人入勝!《歸來》:嚼了一遍三十多年前的口香糖(5/10)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7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