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寒假看的電影《安娜·卡列尼娜》還沒有記錄,趕緊提上每日議程。(它總被我亂入,和《霍亂時期的愛情》混淆)隨機在網(wǎng)絡電視上搜索的不知道是哪個國家哪個年份拍的版本,就像是舞臺劇一般的黑白電影,很多大雪場景連人都看不清,只能結合小說劇情來猜這是講到哪個人哪件事情了。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著重選取了安娜、沃倫斯基和卡列寧三者的“愛恨糾葛”,舍棄了吉提等人的經歷敘述,好像無法點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剪掉了眾多旁支
人不安于現(xiàn)狀而想反抗 當反抗了卻挫敗了的時候 有個需要犧牲卻只是小犧牲的結果 不愿去接受 而決定完全抹殺這次反抗甚至卑躬屈膝的求取同情 然而當他再次觸及讓他反抗的那些不快樂的東西的時候 他又一次想要反抗 這次反抗卻更無法堅持 而連上一次的反抗結果都得不到 于是他開始歸咎那些慫恿他不安的勢力 他始終在責怨而最終被整個外界所拋棄 而最終連自己都不能容納自己的自己 只能走向某種悲劇的結果。
經典文學還是看書來的好,電影只能拍出幾種感覺,但小說里他卻是無窮的。
這個標題也許很詭異,安娜,托爾斯泰這位文學泰斗,怎么會像我心目中的安娜呢?且聽我慢慢分析。
在眾多女性中,我愛死安娜這個敢愛敢恨的妞。安娜的原型其實是托爾斯泰的一位鄰居拋棄了的情婦,最終她臥軌自殺。
在這部小說中,你會發(fā)現(xiàn)通奸這個在現(xiàn)實中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在這里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你不會因此破壞婚姻,也不會有嚴重后果。整個社會就是這樣,這在歷史中是存在的。
你也許會以為這部小說,在某種程度上是在贊美激情而反對慣例。你會認為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越來越愛的一個女人,而隨著他對她與日俱增的熱愛,她的樣貌也變得越來越動人。你會認為托爾斯泰站在她那邊,某個角度來說也的確如此。但是我覺得這本書出色的一點就是他從來都沒有因為她愛了一個完全不值得的人而影響到自己。
對我來說,托爾斯泰最有趣而又最奇怪的一點是他跟女人之間奇怪的關系。不管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在他的藝術作品中
《安娜·卡列尼娜》口碑炸裂!安娜沒有選擇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