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片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看 否則欣賞不了當中的樂趣
里面的諷刺很猛 演員的不認真就是為了加強這種諷刺效果
不懂粵語的人更加體會不到當中的樂趣
片中有個角色不容易引起重視,就是那個中年男主播 最后播完節(jié)目后黯然離場(場面也是比較搞笑的)。這都是刻意營造的“間離效果”,假如有所謂北大學者炒作的話,此片的影響力絲毫不亞于《大話西游》。身為媒體人,更感到媒體力量的齷齪和市民從眾心理的驚人。
此片的想象力非同一般,片子的故事是陳可辛構思,阮世生、林愛華編劇,向他們致敬。
學新聞出身的,感覺這片子真的很帶感,建議大學的新聞系都拿來當教材,分析其中的原理。
小春哥是個癡癡顛顛的人,整日跑龍?zhí)装缟系郏挥幸痪渑_詞“我愿以我的死,贖眾人的罪”。
一日遇上失意的神棍鳳哥,鳳哥從小混跡神棍中,耳濡目染很多騙人的把戲,他帶智入行,不想智譏他沒作為,拋開他自立門戶。
受刺激的鳳看到春酷似達達喇叭,決定培養(yǎng)小春。幾番巧合,加上刻意的安排包裝,達達一夜成名,身價倍漲。不想智見春是條財路,早已心生不軌,要同鳳哥買智。鳳哥一次未賣,中間波折,心未定,后面還是收了錢。
得知對方想燒死春,鳳哥良心發(fā)現(xiàn)決定救小春。但春一心當自己是神,自己放火燒自己。結局當然是美滿的,夏威夷,春還是癡的,他當自己是鳳哥。。
這片子挺諷刺,挺搞笑,也還有點內(nèi)涵。
有些所謂的“壞人”“爛人”真的是很有良心很有原則的。
每次瘋狂都需要用犧牲來喚醒嗎。難道僅僅是要證明瘋狂的社會可以被拯救?
至少這部電影給了人安慰,雖然價值觀一直處在交替的間隙,讓瘋狂似乎合理,但是總有人相信真實。最后人們承認瘋狂,承認有罪,希望得到救贖的時候,卻依然做的罪惡的事。這種毫無變化的麻木比犯下更大的罪惡更讓人印象深刻。
結尾很好,女主播的停播,讓人松了一口氣,仿佛大病初愈。小春是死了,燒剩下的是梁朝偉扮演的鳳哥,為他最擔心的人贖罪了,換回了鳳哥的悔悟。
連鈔票都是假的,這給持”錢才是最真實的”人的觀點一個嘲諷的笑。
通過騙子來表現(xiàn)真實,瘋子來反襯所謂正常的現(xiàn)實,深入淺出。亮點多,手機上的不一一寫了。
相當好的片子,既娛樂又深刻,豆瓣評分那么低可以理解。不懷好意地說,那些看什么都是娛樂片,卻非得要來豆瓣裝文藝的人,不要亂點了。。
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近兩個月的評述鏈接
1995年的《救世神棍》應該是林愛華老師第一次參與編劇的電影,以題材而言,在香港電影裏也算是很特別,儘管還是以嬉笑怒罵的方式來處理。三年後,艾迪墨菲也演過一部叫《Holy Man聖人》的電影,他在片中扮演一位神神道道的世外高人,遇到一個時常焦頭爛額的電視購物頻道主管,於是一場非常規(guī)的精神救贖與物欲消費之間的對抗戲碼就此上演。
雖然我覺得香港的宗教元素應該還是挺豐富的,但那可能更多是符號,而要論精神層面
《救世神棍》像上帝一樣諷刺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6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