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關(guān)兩個女人相愛的故事,在上個世紀50年代,禮法不容的美國??_爾已近中年,上流社會,有丈夫和女兒,而特瑞斯年紀輕輕,心思單純,是個夢想成為攝影師的小售貨員。
卡羅爾太懂女人了,她愛的就是女人,永遠知道什么樣子才最美,才能俘獲人心。她的心每一天都在老去的路上,見多了才貌雙全的男人和女人,早就百毒不侵。她知道,什么世俗命運婚姻契約,誰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誰也別指責誰貪圖一時快樂。
我一直以為純愛電影是《情書》那樣的,走出影院我才知道也可以是《Carol》 這樣的。
商店里,當Therese越過人群第一次對上Carol流轉(zhuǎn)的眼波,我的心輕輕一顫,便聽到了愛情闖入的聲音。最后一幕,穿過重重羈絆穿過凡塵俗世的那一眼對視,直接淚崩……
如果經(jīng)歷性愛之后Therese依然對自己的感情彷徨不知所措,那么在暗房里,與Carol的影像一起清晰起來的,便是終于確定的愛情。因為愛,她才能為她捕捉到每一個最美的時刻;因為愛,她才會在電話無聲掛斷之后呢喃著I miss you黯然神傷。
我愛平日里一襲華服,顧盼生輝的Carol, 我更愛在離婚調(diào)解中坦誠內(nèi)心,哽咽放棄的Carol;我愛在旅途中與年輕肉體纏綿的Carol,我更愛在定影液里散發(fā)出暖色微光的Carol。
不想這部被貼上同性愛的標簽,因為這里有的,只是愛情。[img=1:C][/img]
等不到電影,只好先拿小說來解渴。
原著是以作者Patricia Highsmith自己的故事為原型的,她在快30歲時,在紐約Bloomingdale's百貨公司的玩具區(qū)遇見了一位已婚婦女,并愛上了她。
原著雖是第三人稱,但基本是以Therese的視角寫的,內(nèi)心描寫很豐富,用詞很美,不算艱澀,讀起來很流暢,很抓人,不忍釋卷。
讀的過程中不斷帶入Cate和Rooney,因此十分有畫面感,完全被帶入到故事之中,許多描寫太細膩,太真實,跟著Therese一起忐忑,也跟著她一起迷醉在Carol的冷漠與溫情之間,這些文字,慢慢地在我腦海中拍成電影。
原著中Therese是一個stage designer,但在改編劇本中變成了一個photographer,其實我覺得這樣反而更易于表達她作為Carol的暗戀者的角度。
Rooney和Cate絕對是Therese和Carol的不二人選,這點你看了小說就會明白這次的選角有多么完美。
書我還在讀,讀了大半了,書摘會陸續(xù)更,每晚都又期待故事,又不忍讀完它,到了該睡的時間還是不情愿放下,不斷安慰自己說“好東西值得等待”,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關(guān)燈睡下。
首先我必須要說,《Carol》這部電影給了我太多錯覺。
好幾個月來,我一直以為《Carol》會是一部大規(guī)模上映的影片,可當十一月乍到,我卻沒法在美國第八大城市找到任何會播放此《Carol》的影院。于是,這排片量又給了我第二個錯覺,這一定是部口碑很好但是觀眾很少的同性戀題材電影。
12月回到舊金山后,我順利在Landmark找到《Carol》。我只身前往電影院,在驚嘆影院滿座的同時還驚奇的發(fā)現(xiàn)在場的都是中老年人。
【卡羅爾】一流的劇情片 細心才能發(fā)掘的寶庫《CAROL》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