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字引發(fā)的血案。在一個表面看似融洽的家庭朋友圈中拉開了一道口子,不同的政治觀點,平時諱莫如深的對彼此的意見和偏見都一下子被剖開,爭吵一發(fā)不可收拾。沖突和沖突之間的銜接很自然,看的時候很過癮。
正想著要怎么收場,大家卻在糾紛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就一哄而散了,剛剛還吵得不可開交的皮埃爾和文森特還平和地開著玩笑。這看似突兀的戛然而止,細一想,這不就是生活嗎?朋友、親人間誰沒有意見相左的時候,誰不會對對方的一些小習慣小愛好有些看不慣?說出來了,吵架了,就此絕交,那是年輕人來得快去得快的友情。像片中主角們一樣相處三十幾年的友情親情,即使暴露了真相受了些傷害,關(guān)系還是會繼續(xù)。當然,這其中微妙的變化就是如人飲水了。
無論你是文學教授還是藝術(shù)家是高管還是精英,每個人對于事物的看法往往大不相同,即便是非常親密的一家人也是如此。面對矛盾和沖突,人們似乎最關(guān)心的都是自己,而忽略了他人,當心中的隱私被別人無情揭露的時候,會變得憤怒異常,而在咀嚼別人的秘密時又變得道貌岸然。人與人的相處需要有空間,至少要留那么一點點距離,來產(chǎn)生最低限度的美。
又是一部給阿D以驚喜的法國片。一開始有《天使愛美麗》的味道,后來覺得像《晚餐游戲》——幾乎只有在客廳里的對話——完全是經(jīng)典的“高情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呈現(xiàn)??吹阶詈笄楣?jié)狗血,高潮迭起,人性被剝得一絲不掛,感覺在看《白色的小小謊言》......力薦!
之前看一個日本電影的時候發(fā)現(xiàn)評論里很多人因為get不到日本文化的梗所以打低分,覺得這樣對于電影太可憐了??催@個電影的時候來討論區(qū)找科普發(fā)現(xiàn)沒人寫那我只能自己來了_(:_」∠)_沒按順序,想起什么寫什么,水平有限,歡迎補充和指正?♀?
1.阿道夫Adolf
法德,世仇國家,不贅述了因為我歷史也很差(??傊浅2粚Ω叮怨适吕镞@一家在聽說Vincent要給兒子取名為納粹領(lǐng)袖希特勒的prénom(即firstname)時幾臉震驚。希特勒名字Adolf Hitler,法語中音同Adolf的名字是Adolphe
《起名風波》(Le prénom),一部情節(jié)簡單、內(nèi)涵無限的室內(nèi)劇,空間的限制加上情節(jié)的洗練,很容易讓人想到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Raymond Polański)的作品《殺戮》(Carnage)。
《殺戮》表現(xiàn)了一個由小矛盾引發(fā)的兩個家庭之間的沖突,雙方的各種情感交錯互現(xiàn),親情、人際、心里等因素的隱秘之處相繼暴露,刻畫出美國中產(chǎn)階級令人氣悶的生活。在波蘭斯基的掌控下,影片的空間張力十足,影射生活卻讓生活更加明白如話。這部《起名風波》則不然,作為一部水準之內(nèi)的作品,影片整體并沒有表現(xiàn)出很好的空間掌控力,一些地方也顯得過于矯飾。因而應當說,這部影片的“水準之內(nèi)”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影片演員們精彩的表演,幾處妙筆一點不比《殺戮》中的凱特(Kate Winslet)差。說到單一空間內(nèi)的精彩群戲,又同為法國片,就不得不說弗朗索瓦?歐榮(Fran?ois Ozon)2002年的影片《八美圖》(huit femmes)。影片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細枝末節(jié)參差交錯,讓一個家庭的八個女人從一個矛盾走入多個相互碰撞的沖突
《起名風波》——另類的法式幽默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