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表揚Hugo Boss的制服,人家已經(jīng)洗手不干了。
以下N點與事實不符
1.施陶芬貝格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2.7.20實際上是施陶芬貝格第四次攜帶炸彈試圖刺殺希特勒
3.裝炸彈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
4.裝炸彈的地點是一個衛(wèi)生間
5.再撤離過程中,施陶芬貝格并沒受到阻攔
6.7.20刺殺行動中共有4人當場死亡
7.刺殺前施陶芬貝格確實換過襯衫
8.當時,施陶芬貝格只有兩個兒子
9.這個純屬湊數(shù),雖然德國版的演員比阿湯靠譜,但是長得仍舊沒有施陶芬貝格本人帥
去看刺殺希特勒之前到豆瓣上看過影評,不少大蝦對影片里的小正太念念不已,讓我心有旁及的到了影院。
看完后真是大呼上當,唯一讓我感覺有帥鍋出場的時候大概就是希特勒第一次出鏡時他身邊的哪些衛(wèi)兵,時間僅持續(xù)三秒,此后就只看到發(fā)福的阿湯和一群老頭子,我很想問下帥哥在哪里?
再說影片,大概因為才看過黑皮書,感覺刺殺希特勒的導演手法太過平常,完全沒有驚心動魄或千鈞一發(fā)的緊張,影片毫無懸念,主題由于過于口號化而流于形式,從頭到尾都沒有哪個人或哪個鏡頭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不得不說我再次被忽悠了
不那么振奮的原因在于,故事沒有去以傳統(tǒng)驚險片的平行蒙太奇方式,表現(xiàn)狼穴中希特勒一方的危機公關。
縱然這是一段我們早已知道的歷史,一個我們早知道結局的故事,但影片分明刻畫了這群刺客團隊充分調動起來的活力,而這時如果再有“敵方”與他們的較勁,特別是在爆炸發(fā)生后,爭分奪秒地搶奪權利,想必會精彩許多。
但過多著魔于希特勒狼穴團隊的危機公關,勢必會有反人類的罪名。所以蒙太奇另一段的時間尺度可以控制在10-15分鐘,展現(xiàn)希特勒從慌亂到恢復鎮(zhèn)靜,再到老謀深算的奪回控制。
當然,或許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jié),認為不加入狼穴應對段落,反倒可以突出主人公行刺任務的偉大和悲劇感,因為那遠在高處監(jiān)視反叛者的莫多邪惡之眼。這些細節(jié)包括戈培爾被捕前給元首簡單的一個電話,包括預備部隊少校執(zhí)行命令時冷酷而精準的原則。但這些細節(jié)還遠不足支撐起這個強大邪惡又無所不在的莫多之眼,要不戈培爾怎么已經(jīng)把毒藥膠囊含在最終,要不電報中心怎么會有絲毫疑慮。
電影顯得想告訴觀眾,這群沒背上戰(zhàn)犯的軍人們的確差點成功了
年輕的軍官,臉上稚氣未脫,向新上司報到,以為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正準備大展宏圖干一番大事業(yè)。幾架戰(zhàn)斗機飛過后,滿腔的熱情僅剩下喉頭間模糊不清的呻吟,一個年輕的生命就此離去。而你,躲藏于地堡中的你,是否能看到?
戰(zhàn)爭不是游戲,抗戰(zhàn)的人也不僅只是數(shù)字。但是這個事實,能被知道,而是否能真正被了解,則只有親臨現(xiàn)場的人才能知曉。我們都沉痛于地震所帶來的傷亡,但是這個傷亡的概念,如若沒有親臨現(xiàn)場觀看那一幕幕如若人間地獄的畫面,你的傷痛又有幾何?
任何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都是可恥的。任何企圖以任何理由去傷害別人的人也是可恥的。戰(zhàn)爭只是一個詞,它所蘊含的痛苦,卻是由發(fā)動戰(zhàn)爭的人所賦予的。
集權主義的國家一個方面容易辦起大事,短期看來似乎具有很大優(yōu)越性。但是由于人類本身的劣根性,集權所帶來的腐敗貪污及人性丑惡面的最大化,則是集權主義的要害所在。一個智者,如若長期沉浸于鮮花及奉承聲中和一聲聲的萬歲中,則不免會飄飄然而自己都能被謊言所蒙蔽。
斯陶芬貝格只是千萬個喜歡和平的人之一。而他至死都不會接受所冠以的叛國之名
學習物理的學生在看這部《刺殺希特勒》的時候肯定會想起那個愛因斯坦非常尊敬的物理學家:普朗克。
普朗克是量子物理的元老創(chuàng)始者,可以稱得上是物理學家的典型,對于新理論的態(tài)度恰到好處的保守和恰到好處的接受,對政治恰到好處的避開又恰到好處的判斷出正確的方向。是他力薦愛因斯坦回到德國是他竭力維護愛因斯坦的新理論,雖然他自己從感情上不能完全接受這個理論。是他寫信告訴愛因斯坦,愛你的同事都希望你別介入政治太深。
他和刺殺之間有何關系呢?
普朗克的大兒子也是那次刺殺行動的參與者之一。
【施陶芬貝格】2004年,如果一切按計劃來……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