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羨慕。
真想穿美美的衣服 上美美的班 遇見美美的每個人
Emily的工作能力還是很強(qiáng),喜歡的事跟工作的內(nèi)容高度重疊,朋友可以變成客戶,客戶可以變成朋友,有工作,更有生活,精彩。
對法國的文化或多或少會有些了解,雖然不知道可信度有多高吧,最喜歡的一條:在周末談工作是犯法的
為什么一定要寫滿140個字,????????
看到有人說,這部劇又爛又停不下來,心想,這可不是我的心聲嗎?
最近隔壁看了《那年夏天》,看不進(jìn)去,倒是這部浮夸的美劇我看完了。怎么說呢,有種吃了一盒脆皮五花肉之后罪惡非常的心情(但真的好吃,嗝)。
知道這部劇,大概是哪個博主在微博上cue到了《緋聞女孩》,作為gg十年老粉,自然被吸引了目光。從很多角度來說,兩部劇確實很像——比如都極盡通俗,有大量的快速轉(zhuǎn)場、高概念而脫離日常的對話,跟女朋友的男朋友的混亂關(guān)系,永遠(yuǎn)鑲邊的黑乎乎眼睛狹長的中國人。這也確實成為了我某種意義上gg的代餐
第二季的《Emily in Paris》毫不討喜,人設(shè)過于糾結(jié),故事線拖沓不爽朗,穿搭確實借鑒意義也不大。
但劇里的女上司活出了每位女孩羨慕的樣子。人到中年,事業(yè)成功,已婚但分居,取之不盡的多巴胺,有野心有魄力,敢行動很瀟灑。這樣備受爭議的女人,稍微和國人的三觀有些不符,但卻充滿了法式風(fēng)情,有質(zhì)感有味道。對比Emily的樂天和無趣,Sylvia我更為之著迷。
總結(jié)幾點人設(shè)加分項
??欣賞并駕馭自己的欲望
X過程無可討論,對自己有充分自信,能更立體地愛自己的女生
她決定離開了吧,彷佛過去的一年都是夢一般。
追這部劇的時候一眼就看上了Gabriel,這也是繼續(xù)追劇的動力啊,劇情啥的邏輯啥都可以不管,只要欣賞帥哥就好。
每當(dāng)看到chef, 我都會變得特別專注,看到chef 和Emily之間曖昧情愫、小心翼翼、含情脈脈就一下子點燃我的腎上腺素。chef真的太會了啊, 野性又溫柔,愛死了!我的心會為他砰砰跳,心跳加速的每一次都提醒著自己活在這么美好的世界里,愛你
只是想看Gabriel和他愛的人在一起甜甜談戀愛,享受愛情的美好,想要看他開心的大笑,我不在乎是Emily還是Cami
依舊光鮮亮麗卻愈加不真實的倉促之作。Emily的續(xù)作就和她在劇中被硬加的曲折相反,異常平淡且顯示出刻板印象的愈演愈烈。怎么形容呢?這大概是一個外景風(fēng)格的棚拍作品。
明顯的倉促感從并沒有延續(xù)前作逐漸豐滿的人物開始。這效果“得益”于并不符合現(xiàn)實邏輯的情感交織。交流的缺失導(dǎo)致的矛盾,這是劇作的套路之一。但看著別扭的原因之一是人物缺乏基本的自我道德標(biāo)準(zhǔn),或者說缺少自我。每一個行為的發(fā)生并無法看到人物真實的糾葛由來,只能看到浮于表面的喜怒哀樂。
該季的確減少了美式成功的宿命感
“艾米麗在巴黎 第二季”法國,全人類的迷魂藥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