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趴在女主懷里哭的時候
我也哭了
從最初的彼此不理解到彼此釋懷
是不是父女間的感情好像都存在一點距離感呀
私奔,對于熱戀期的人來說是一件神秘而向往的事
往往是頭腦發(fā)熱的瞬間吧
現實與世俗是跨不過去的坎
男女主最后應該會在一起吧
有過相似的感情經歷
相同的出身
共同的目標
也許這才是愛情最好的表達方式
印度電影《生死契闊》前后相隔一年多兩次觀看都是我不經意在愛奇藝翻到的結果,每次都是被電影名字吸引,因為這句話源自《詩經》的: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和“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都是我喜歡的樸素果敢愛情的詩句。
電影一開始美麗的德維和還在讀大學的小男友情到深處去賓館開房被告發(fā)遭遇警察突襲,小男友在重壓之下當場自殺,而德維和相依為命曾經是大學梵文教授而現在在恒河邊擺攤的父親不得不為了保住她的名聲接受無恥警察官員的金錢敲詐勒索。為了忘記痛楚
[img=1:C][/img]
何為生命?五種元素的精細組合。
何為死亡?五種元素的再度分解。
——喬克巴斯特(烏爾都語詩人)
本片是2015年印度電影中罕見的高分片,IMDB分數達到了8.2分(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同分),但我很懷疑它是否能獲得影迷們的喜愛,因為片子拍的太過非主流了。
影片有兩條獨立的故事線,最后由一個小物件偶然的連接在一起,這樣的結構,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孟買日記》抑或《特修斯的船》,巧的是,這兩部也都是非主流的作品,體現出印度人對人與人之間巧妙緣份的迷戀,這種緣分的背后,是一種生死輪回的理念,比如《特修斯的船》中,三個器官移植者接受了來自同一人的器官捐贈,并在最后相遇,表面上是三個人的緣分,深層里是死者在三個人身上的重獲新生。而在本片中,男主角迪帕克女友死亡后,她的戒指意外落入了女主角德維的手中
上次看印度片子還是“摔跤吧,爸爸”,沒有這么直接的用恒河,加特火葬場,印度宗教觀倫理觀,種族等級制度這些非常隱秘以及Local的文化印象。尤為巧妙是借助恒河這一承載印度人靈魂的意象,串聯起來薩奴的死,火葬場,戒指(30萬),賭錢比賽潛水,訛錢的警察,一系列影像。生死名利,愛恨情仇,仿佛都可隨著恒河水一去不復返,卻又難以逃脫輪回的命運轉盤。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注:出于對片子結尾男主女主一起渡河要去的Katosaa(格多森)簡單的查了一下子,發(fā)覺這個地方還是很難查到,只有一本The Mahi Kantha Directory,<圖片4>
介紹北印度新政權更迭后的目錄或許有一些內容(但也找不到電子資源),恐怕需要翻墻仔細考證一下才知道最后男主那句“人一輩子需要兩次去格多森,一次是一個人,第二次是兩個人”有何深意,當然也可以看作是他搭訕的小伎倆,預示后面兩人的展開。但還是對北印度這個陌生的地理概念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種下一棵草。
二十幾歲曾經有個摯友,那時候我還是個很慫的瘋狂少女,在我眼中,擁有繪畫天賦特立獨行的他是個很優(yōu)秀的朋友,三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已經很少聯系了,偶爾幾次聊天,他都是從熬鷹一樣加班的生活中抽空問候幾句,有次提到我想去林芝,他說,老鐵,那些一直在路上的人私生活都很混亂,未婚小青年還可以,我們這樣有家有口的人還是算了。我很難想象曾經告訴我要“結實活著”的那個天才少年,竟然變成這樣思想狹隘的油膩男,這CTMD的生活啊。
前不久看了一部印度老電影《死生契闊》,源于對保羅·索魯的喜愛
高能預警恒河邊的緣——《死生契闊》觀后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