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0分鐘后,盆友來了,簡要介紹了前情后,我倆一起看??戳艘魂嚭?,緩慢的劇情讓朋友受不了了,便來找劇透,作家(恕我不擅長記老外的人名)是渣男,莫名其妙的離開前女友,又和單身母親搞上,又拒絕,17歲男孩耳的約見,等等。我沒有因此而帶上有色眼鏡仍然用心在看,很多人說最后前女友的幾巴掌打得好,不知是否將此片看明白?幾個細微的細節(jié)其實足以說明一切:作家第一次離開前女友,4個月后自殺,why?他提出分手,為何自己卻放不下,前女友來接她出院時也表示了不解;插畫家和作家第一次通話,問他為何不要孩子,作家的回答是“我沒有能力”,大意如此吧;作家被扇的同時還在告訴前女友,你不要介懷我的離開而低估了自己。所有這些細節(jié)都在說明,我只想要安靜的寫作,而你想要孩子,只是理由。作家沒有生育能力,偏偏深愛的女友極度渴望孩子,所以找了自己不想要孩子的理由而隱瞞了真相,如果前女友知道是作家不能生育是否會離開深愛他去追求有孩子的生活呢?所以作家在被打時還在寬慰女友,卻也沒有說出真相,讓已有一子一女的前女友無地自容
在對劇情導演演員一無所知的狀況下被朋友帶進影院,看完后的直接感受是:炸裂!個人年度前二預訂!
隨著劇情推進,男主不停刷新我對這個角色的厭惡感,從電影3/4處開始猜測男主角什么時候被捅死。多么emotionally disturbing, 好一部深入刻畫中產高知偽君子的反kitsch現(xiàn)代生活驚悚諷刺片。電影名也諷刺感十足!
結果上豆瓣來一看介紹瞬間感到有些神經分裂,
“嚴謹而細致入微地講述了個一個關于負罪感和尋求寬恕的故事,治愈一切的并非時間,而是勇敢面對和原諒自己的勇氣”
。。。。。
Excuse me?????
05/16/16 補充(或只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表白)
這篇本意不是正兒八經的影評,原來只想在短評里吐個槽,但字數(shù)超過了才不負責任地發(fā)到了影評區(qū)里來。
本意是想表達這部電影所描述的絕不止是一個尋求寬恕的故事,文德斯是一個值得觀眾過份解讀的導演。
文德斯的電影像一個個措辭溫和卻內容尖銳的開放式問題,一百個人眼里有一百個文德斯,這也許是我最愛他的地方。
他考驗觀眾是否能放下驕傲與偏見去體驗生活與人性
一切都會好的:細節(jié)很贊,畫面很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5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