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吃完飯后的消食電影,我覺得可以給一個佛系及格分。
這部電影講了什么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就是一個變態(tài)連環(huán)殺手瘋狂作案,警方與之斗智斗勇的故事。由于我自己沒有看過原著,再加上認可鄧超之前在烈日灼心中的表演,還有阮經(jīng)天在海報上的油膩小造型,我個人覺得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值還是比較高的。
但是這個電影看過之后,感覺缺點還是有一些的,我把它們歸咎于導演個人的水平不夠。首先人物給我一種不豐滿的感覺。其次破案的過程交代不夠。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罪犯對全體警察智商上的降維打擊,而且是因為警察笨而不是罪犯太聰明。
造成這種效果是因為導演早早地將江亞(阮經(jīng)天飾)放在了明處,之后要做的就是尋找證據(jù)。這個電影沒有足夠的時長制造懸念,選擇這樣一個小的切入點我認為可以,但是這個給殺人犯尋找殺人證據(jù)的過程我認為交代得不夠,很不夠。(以下超強劇透,從開頭到彩蛋)
影片一開頭中學老師和“不孝子”死掉,方木(鄧超飾)發(fā)現(xiàn)兇手針對的是自己,然后逐一排查老同學,最后把懷疑的目標定在江亞身上
因為看了小說,很喜歡原著,對這種懸疑累電影也比較感興趣,所以抱著很大的期待去看了。怎么說呢,感覺有點失望。
電影并沒有演出原著的那種緊張感,刺激感,看小說的時候,有種一口氣看完的沖動,特別想知道接下來的劇情。但是看電影到后面的時候,總覺得,該完了呀,劇情到這里該結(jié)束了呀,可是電影依舊在往下演,感覺并沒有什么好看下去的了,甚至有點期待趕快結(jié)束。不過,阮經(jīng)天的“變態(tài)”還是蠻成功的,一開始我都沒認出來是他。超哥呢,演技是在線的,但總感覺沒有我心中方木的樣子。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之前看完心理罪,順帶也就去看了城市之光,兩部片子,果然,都有點,尬。
一、方木還在是神仙。雖然不知道現(xiàn)實生活里的警察們是否能夠像方木一樣的神奇,但在我的世界里,方木確實還是太過于神奇了,神奇到讓整部電影變得有點脫離現(xiàn)實,和之前的那部《心理罪》一樣,它們都有些脫離現(xiàn)實了,但是尷尬的地方又在于,它們的劇情都來源于現(xiàn)實,以現(xiàn)實為基礎。這樣的矛盾,讓電影顯得有些奇怪。這種感覺讓一部推理電影變得有些虛假。就好像本來一部好端端的推理電影
我沒讀過雷米的小說,對犯罪懸疑推理類的小說研究也不深。以一個普通的觀影者的心態(tài),看完電影之后,迫切地想說說這片為啥平庸。
從劉詩詩追一個小偷到摩天輪上開場,這一招是跟很多美國電影學的,雖然我看的美國電影不多,不過希區(qū)柯克《迷魂記》的開場就是警察追逃犯開始的。這沒問題,學優(yōu)秀的電影,是好的,我甚至覺得學得還不錯,視覺沖擊感很強。
接著字幕的開場的制作很驚艷??吹贸鰜?,這是一部花了錢的電影,不然氣勢上不會那么壕。
對,電影的前半部分,我都是很喜歡的,先不說它邏輯有沒有問題
電影本質(zhì)還是講故事。城市之光是很不錯的一個故事。江亞對受輿論關注的,犯罪卻未得到懲罰的人進行殺戮,并自稱城市之光,照耀城市中黑暗的角落。方木和米楠則在追查案件中,與江亞進行交鋒。故事主線明確,情節(jié)層層推進,結(jié)尾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故事不錯,講的也挺好。
米楠跟方木在吃泡面的那段戲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抓影子真是神來之筆,想靠近又不太敢的感覺表現(xiàn)的太好了。
正義只會遲到,不會不到。但人時間總是有限的,罪惡在逍遙法外,遲到的正義一樣不能令人滿意,故而江亞拿起了斧頭
我覺得這版真的挺不錯了,雖然有些地方確實沒有處理好,感覺有些接不上去,而且電影開頭有一點尬。嫌疑犯逃到了摩天輪上然后警察也逃到了摩天輪上?
不過詩詩這次的形象真的很突破了,電影開頭看到她的動作戲真的不錯,剪的短發(fā)也很凌厲,看得出有做功夫的。
鄧超真的一如既往的棒啊,飾演的方木沒有出戲,讓我感覺他就是方木本人,聰明敏捷又睿智。
阮經(jīng)天讓我特別意外,他的江亞真的演的很好,讓我恨得牙癢癢,不過方木每次叫狗蛋的時候我都有些忍不住想笑哈哈哈
后面打斗的那場戲有點太重口了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你,就是那縷光》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