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iler Alert! 以下內(nèi)容涉及輕微的劇情泄露,可能影響觀看。本篇評論所涉及的電影版本是2012年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HKIFF)版本,即175分鐘的龍標(biāo)版。所敘述內(nèi)容如果與完整版、柏林版以及內(nèi)地公映版有較大出入,本人概不負責(zé)?!?
上半年會引發(fā)版本爭議的有兩部片子,一部是臺灣魏德圣《賽德克·巴萊》,一部就是王全安的《白鹿原》,他們的最初版本都是片長驚人。相比之下,魏德圣還可以解釋為刪減能讓觀眾更好地去欣賞,但王全安更多是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現(xiàn)。從去年制造首都文藝各界好評如潮的聲音
以目前的公映版本而言,有65-70分,但我相信倘如導(dǎo)演所愿剪輯的話,應(yīng)該有80分。
《白》有幾條故事線可以講,目前的版本,可能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盡管也不算短)內(nèi)塞入盡可能多的信息,許多線索無法展開而顯得有頭無尾,比如鹿兆鵬,而片尾演員表中“文工團員”大概是這條線索的殘留物。不過無論如何試映的220分鐘也太長了,有時候容量不光體現(xiàn)為時值大小,而是剪輯的能力大小。
就攝影而言,開頭白嘉軒在麥地割刈的場面,黑娃麥客生涯的段落以及三個年輕人夜燒麥田的場景,在我看來表達了該片德籍?dāng)z影指導(dǎo)對《天堂之日》特別是阿曼卓斯的致敬。
最后,挺想知道,關(guān)中地區(qū)的觀眾對片中的對白方音認可嗎?方言對白往往最不容易討好所在地的觀眾,這點連我非常喜歡的《海上花》亦然。
小說《白鹿原》對我的特殊重要意義,我已經(jīng)沒羞沒臊地說了很多次了(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99507/這篇文章說了很多)。所以我坐一個半小時的地鐵去深圳看電影《白鹿原》也是很符合邏輯的一件事了。
這篇文章不會重點分析電影整體的好壞,僅是觀影過程中對一些技術(shù)細節(jié)的筆記。當(dāng)然很多分析是結(jié)合原著文本的,畢竟從預(yù)期到結(jié)果,我從來沒把電影和原著視為地位相等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
1.電影大致從原著的第六章開始,即反正,辛亥革命。這樣做當(dāng)然是限于電影篇幅,受影響最大的人物是白嘉軒。因為前六章基本上寫的是白嘉軒成年的過程,期間有他重振家業(yè)、種罌粟、娶妻生子等等人生大事,包括那個著名的“白嘉軒后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里娶過七房女人”的開頭(不知為何電影里鹿子霖跟田小娥說白嘉軒娶了五房女人,口誤還是特意的設(shè)置?)。
電影的處理,使得白嘉軒一出場就是一個莊嚴族長的形象。再加上張豐毅過于突出的個人氣質(zhì),使得人物顯得臉譜化了。白嘉軒身上典型的中國地主的狡黠、節(jié)儉等特點毫無表現(xiàn),倒是一體兩面的鹿子霖剩的東西都還在
《白鹿原》在耗費9年時間籌備,3年時間拍攝的辛苦周期之后,又經(jīng)歷了重重審查、刪減、推遲放映等眾多關(guān)卡,終于在9月15日全國上映了。對于導(dǎo)演剪輯版的220分鐘來說,大陸上映的154分鐘可以說是殘缺不堪。無論導(dǎo)演在映前如何強調(diào)刪減的部分只是為了加快影片節(jié)奏,不影響故事的完整,然而影片首映后,眾多媒體和影評愛好者一致認為人物缺失過多,造成情節(jié)不完整,完全脫離原著。首周僅2139萬的票房,仍然說明了對于那些沒看過原著或?qū)υ钅畈煌挠^眾來說,影片結(jié)尾的唐突和整部作品核心內(nèi)容的偷梁換柱,都成為令人費解和不被贊同的原因。
對于像《白鹿原》這樣一部人物眾多、內(nèi)容龐雜的“史詩級”長篇小說,改編劇本本身就是一種冒險的犧牲行為,出于版權(quán)、時間、以及政治等諸多因素,影片想要在層層審核中獨善其身,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導(dǎo)演在其中選擇了最具沖突、最有噱頭、最性感的人物——田小娥,作為整部電影唯一的女主角,撇開原著里女一號白靈敏感的政治身份不說,這也何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既然不能將原著的故事完整的影視化
剛看完《白鹿原》覺得精疲力盡,在無盡的猜想和壓抑中結(jié)束了154分鐘的觀影,感觸頗多。
說句實話下午去影院之前再微博上看見眾多我認可的前輩都對《白鹿原》有著太多的批評和否定,還有很多看過小說的人更是把白鹿原批得一無是處,我還是以一種沒有看過小說和純觀影的姿態(tài)步入影院,開頭大片黃色的土地就牢牢吸引住我了,金黃色的麥田讓我想了《紅高粱》更讓我想起了我的家鄉(xiāng)高密,心中不由涌現(xiàn)出強烈的歸屬感,在后期的大量引用甚至讓我大呼過癮,美中不足的是其中還穿插大量在田野中矗立的牌坊,在過渡的空鏡頭時期重復(fù)播放,有讓人感覺偷懶和審美疲勞的感覺。
總體感覺《白鹿原》的剪輯手法還是相當(dāng)不錯的,陜北漢子飯后大唱大跳隨著鏡頭的慢慢推動讓人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而在于大場面的拍攝白鹿原也是做得相當(dāng)?shù)轿?,平穩(wěn)的構(gòu)圖和巧妙的拉推運用,特別是在拍人的時候,運用的測光更是將一個人的精神和氣魄十足的展現(xiàn),音效方面,多次運用的聲畫不同步過渡也讓人覺得自然舒緩,換面未動,聲音先行,配合著悠揚凄厲的秦腔和大片大片的黃色麥田。
【白鹿原】王全安的見識和膽識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8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