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不錯。不管什么年代,也不管看過多少類似的作品,人性永遠都可以溫暖人心。說一些小的感觸
1、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是外國人向天朝致敬的片子。國軍沒有以正面形象出現(xiàn)的。
2、通過日本人檢查的幾段都不合理。
3、男主角的演技很好,第一次看到大屠殺時、要被日本人砍頭時,那種表現(xiàn)非常真實。
4、真心覺得楊紫瓊所有的表演都是一個樣子的。
南京,戰(zhàn)爭中最凄慘的城市
在罪證面前,德國人誠實而謙卑,當然關于法西斯的罪惡永遠無法抹去,正如同辛德勒的名單一樣,那是一種被歪曲的分裂性格。在戰(zhàn)爭年代,所有瘋狂都變得正常,因為死亡變成了一種常規(guī)方式,不是殺害就是他殺。
黃石的孩子并沒有像辛德勒那樣用很多鏡頭來展現(xiàn)屠殺的慘烈,也許這樣的鏡頭太難把握,在寫實和效果中徘徊取舍。但短暫的鏡頭以及幸存者的生活處境也足以說明戰(zhàn)爭的罪惡,而屠殺是罪惡的最高形式。
鏡頭永遠無法展現(xiàn)現(xiàn)實的慘烈,所以我們的內(nèi)心更加悲痛。我們需要理性的看待與日本的關系,但永遠懷著一種不快的情結(jié)。
在戰(zhàn)爭面前,感情就更加珍貴
柯克、皮爾森、陳漢生之間含蓄、內(nèi)斂的感情,因為戰(zhàn)爭的不確定性讓感情失去了穩(wěn)定的依靠,不過當真愛萌發(fā)時、當患難與共時,這種愛情更加彌足珍貴。愛情來的時候,沒有什么可以阻擋,當在戰(zhàn)爭面前,愛情又絕對是一種奢侈品。
王老板的角色似乎不符合生意人的形象,更像是感性的知己,在戰(zhàn)爭的年代遇到了一個值得深交的知己
中國人最會忍耐,但不能忍受戰(zhàn)爭和屈辱
與近期播放的《史前一萬年》和《見龍卸甲》相比,我不能說《黃石的孩子》也是爛片,不過作為一部偏文藝的非商業(yè)片,拍到這個水平也真夠讓人失望的。
應該說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方視角敘述中國故事的電影,所以,片中存在很多西方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常見誤解也很自然。但有些情節(jié)的安排,至少在中國觀眾的角度看來,實在是有些莫名其妙。例如,新四軍中居然有一個西點軍校畢業(yè)、講一口流利英語的基層干部。從邏輯上說,偌大的新四軍中有個把這樣精英級的人才還是有可能的,但不太合邏輯的是這樣的精英居然只是新四軍的一個基層干部(撐死就一團級)。這么說是有根據(jù)的,這位干部除開頭領導一隊人馬搞爆破外,后面的行動幾乎一直單槍匹馬,甚至還親自負責護送一隊逃難的孤兒。真不知這是想說明新四軍大才小用呢,還是表示新四軍里的精英海了去了。關于這一點,也許我有點上綱上線了。但另外有一點我不太明白的是,在那個時候的中國,兵荒馬亂,按說教育普及度不高
感覺一般,深沉但不震撼。片子的服裝、造型和布景有些問題,對舊上海的描繪遠沒色戒到位,細節(jié)都有,整體上卻沒那種氛圍;那個夜總會的歌女,除了丑,哪有舊上海風塵女子的韻味?頂多像大沙田發(fā)廊里一過氣的媽瞇。細節(jié)描寫很重要,挑群眾演員也要花心機的!!南京的布局太假,場面一點不大氣;發(fā)哥的造型也不像回事;整體上像舞臺劇的設計。片里的自然風景很美,導演拍攝真實景物的功力還行,但場地布局、造型設計方面缺陷明顯,做得半桶水的樣子。
1.沒想到這個片子的惡評這么多
2.外國人拍的中國片總是有一種怪怪的味道
比如某些角色會用很不東方的方法來睿智
不過我喜歡怪味
3.片子的節(jié)奏很好,很快
當然,作為好萊塢的導演,這不奇怪
但是作為主旋律影片,這樣的節(jié)奏就不常見了,讓人很舒服
4.電影很努力的消弱煽情,
這對于感恩題材,無論是好是壞,
我倒是很受用
我平生最怕煽情
5.顯然電影的一個重點是表達被拯救者的獨立人格
被拯救者不再是一群可憐的,善良的,沒有區(qū)分的感恩者
他們也有他們的現(xiàn)實,他們的表達,以及他們的壞
我想這一點好過辛德勒名單
想來,被拯救者也不是白紙一張啊
拯救者和被拯救者,都很生活
我想這一定是導演很在意的地方
6.音樂很美,畫面考究
7.影片對待共產(chǎn)黨和國民黨的立場,那可是"相當?shù)?主旋律!~
一個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結(jié)束部分,真實人物回憶起他們的老師何克仍然是那么地真切,更加讓人回味.
這是一段發(fā)生在南京大屠殺時期的真實故事,何克本來不是老師是記者,他拍下日本人的暴行差點被日本人殺害,后來被國民黨救下,為了把真實的中國當時的情況告訴全世界,他們把何克送去黃石孤兒院照顧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誰愿意留在后方,但慢慢何克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也需要保護,而能保護他們的就只有他,于是他開始自己的人生~!
黃石的孩子:一個英雄的誕生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