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宮離開小鎮(zhèn)前,感嘆說:”如果不是遇見你,我恐怕會變得討厭鋼琴吧。“
正如Ericson在影評中所說,這不是一部關(guān)于天賦和勤奮的電影,而是一部關(guān)于喜愛和成長的電影。
兩位主角,雨宮和海,在未相遇之前都是被束縛的。雨宮因為出生在鋼琴世家,而從小練習鋼琴。他的鋼琴世界完滿卻缺乏感情。阿字野老師對他說:你的鋼琴完成度很高,可是你可以學著更愛自己一些。
海也是被家庭所束縛,只是他是因為出身卑微,根本買不起鋼琴,也不認為自己能在鋼琴這條路上走下去。他是愛鋼琴的,從三歲起,鋼琴就成為了他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是電影里的塑造有些夸張,將海描述為野田妹那樣聽一遍就記得住的神童。更夸張的是這個神童不需要老師不需要練習,就能自如的彈奏貝多芬和門德爾松= =!這點吐槽無力啊。編劇你小看練習的重要性了。
一個溫和謙遜、走著通往鋼琴家之門的陽光大道,一個自由快樂、愛鋼琴如生命。他們相遇了。海讓雨宮看到了自己缺失的愛,而雨宮讓海認識到了成為鋼琴家的辛苦枯燥的一面。正如所有行業(yè)的佼佼者對行業(yè)的熱愛和辛苦的練習兩者缺一不可
超然天賦總是很難逾越世俗的那道坎。自成一派的演奏,不管如何精彩都只是旁門左道,很難被占據(jù)高位的權(quán)威們接受。天才總是注定要孤獨的。技巧不等于藝術(shù),心中有沒有愛,是再高的技巧都無法掩飾的。但,光有熱愛音樂的心,顯然是不夠的。這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與鋼琴的相伴,就像那一片無垠的森林,原始寂靜而又生物多樣,帶著神秘帶著不可窺視的原貌,人類至今還是會對像森林這樣的地帶,帶著最初的原始的沖動與向往。一架被遺棄的巨大鋼琴沉臥于此,它是森林無聲的有聲代表,它也是人類有聲而無聲的內(nèi)心世界。
你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你的生活中有多少是不由自主但卻又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人人都有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在盤旋著糾結(jié)著。這部電影,依舊類似雙生子情節(jié)的沖撞與探究,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是擁有全部的。雨宮修平出身鋼琴世家,父親是有名的鋼琴家,在這樣的家世背景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與熏陶。在夏日,雨宮修平搬至了外婆家暫住而進入了當?shù)氐男W,并在那里認識了一之瀨海,一個出身貧寒母親是酒館女缺失父親的家庭,卻知道被遺棄在森林中的那架巨大的鋼琴,并不是如傳說中的那般無法發(fā)聲。于是一之瀨海帶著修平去了森林之中,那架巨大的鋼琴矗立在荒草之間,卻平添了一份樸實而自然的氣息。而,修平發(fā)現(xiàn)那架鋼琴自己確實無法彈奏,但是,卻在海的手中發(fā)出了空靈、蟬鳴深厚的聲音。
《鋼琴之森》他們,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架鋼琴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