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時候,在東井亭上學。如果放學媽媽能給我買一塊豆沙面包吃,是最幸福的事了。就是那種做成扇形的面包,每個凹進去的地方加一點豆沙,兩塊錢一個,是一個阿姨每次推著一輛自行車售賣的,自行車后座有個盒子,盒子里面放著各種各樣的面包。阿姨不常出現(xiàn),如果出現(xiàn)了我很希望媽媽可以給我買一個,但媽媽也不常買。那是我記憶里吃過最好吃的面包,后來我常常在各種面包店、超市里尋找,都找不到那種款式、那種味道。
離我小學不遠的地方,是下關二實小。進入二實小的那個巷子口,有一個門面
看著好笑,在韓國一個咸螃蟹就能開飯店,飲食文化之匱乏可見一斑。拍咸螃蟹怎么不到濰坊來。濰坊咸螃蟹一般有三種腌法,以前市區(qū)最正宗的做法是用粗鹽培的方法,把渤海梭子蟹臍朝上放粗瓷壇子里,一層螃蟹一層粗鹽(不加水,是不是加花椒、柏樹枝之類的我忘了,小時候記不清了)腌制一月左右(冬天夏天時間不同),咸螃蟹經(jīng)過發(fā)酵別提多香了。羊口、央子一般用花椒鹽水腌,飽和鹽水腌制。還有一鹵鮮腌法,有用花椒鹽水滴,還有自個調制鹵腌滴。自調鹵各人有各人滴配方,有加味極鮮蔥姜蒜滴,有加蝦油滴
《風味人間》第二季再次引發(fā)全民的狂歡,即便疫情期間我們無法去天南海北品味美食,但朋友圈的各種做涼皮,炸油條這種低配版的美食盛宴彰顯了中國吃貨們的基本素養(yǎng),不能出去吃就要把家里的廚房折騰個天翻地覆才罷休……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很少有這樣的紀錄片能引發(fā)全民的關注,說是“全民”其實是“集體成年人”,你聽過個哪個小孩子討論這個兩個節(jié)目?成年人為什么這么喜歡美食紀錄片?其他的紀錄片品類為什么很難打動成年人的心?如果細致調查
《風味人間第二季》已經(jīng)于今晚開播了,一共有八集,第一集講的是《甜品縹緲錄》,從全世界的角度尋找各種特色的甜品,看的電視機前的我是口水直流,在當今如此快節(jié)奏的生活下,有這樣一個綜藝,可以讓我們放眼世界,等在電視機前,隨著這個紀錄片平一起走近全世界的美食,也會感覺非常的充實和幸福。那些生動形象的畫面,帶我們一起領略這世界的美好,感覺幾乎所有人都難以抵擋美食所帶來的樂趣和誘惑,至少在看這個節(jié)目的過程中,心靈是被置于的,會忘掉許多不開心的事情,作為一個小吃貨
陳曉卿三字兒就是金字招牌啊?。L遍天下風味,口舌之歡只是開始,綿密悠長的動人體驗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里。甜蜜縹緲錄每一幀都要饞死我!舌尖上的世界啊啊讓人蠢蠢欲動?。?!看得我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好餓
《風味人間》第一季刷新視覺觀感后就一直期待第二季,現(xiàn)在也終于在不太忙碌的五一假期看到了。
先說一下看這個紀錄片個人的感受,在片子未播出前大家都盛贊文案寫的好,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打開。接下來主要從文案、拍攝、剪輯三方面來記錄我的觀片,僅為個人學習輸出。
第一集:甜蜜縹緲錄
以“甜”為主題,從傳統(tǒng)采蜜的生活狀態(tài),到揚州人的飲食之甜。被甜點喚醒的伊斯坦布爾,在香港做燒豬的新哥。是個人生活穿插地域特色的寫出食物里的甜味。
我和朋友說“很有人文感”,是因為這并非單純介紹美食
“風味人間 第二季”2020年度佳片,風味人間之螃蟹橫行記 觀后筆記
轉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3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