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電影公眾號《云何電影》,劇透分割線前可放心食用,綜合評分7分。
可能有的讀者看到標題吃了一驚,明明打了七分,為什么還說本片“爛”,因為云城在影評中多次提及本片,加之本片坎坷的命運,拿著影票坐在電影院的那一刻,云城以為將會是一場視聽盛宴在等待著,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管虎這次又只拍了半部好片,前半部給人的感覺非常好,從護旗開始就變味了,到結(jié)尾更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尬的云城頭皮發(fā)麻,分分鐘都能用jio指摳出一座四行倉庫。
首先云城承認,本片確實有不少優(yōu)點
7月20日電影院迎來了重開的日子,估計當時大部分人都沒想到,《八佰》會身負“救市”重任成為第一部定檔的國產(chǎn)大片。
8月14日,《八佰》在全國多家影院舉行點映,這既是一次市場試水,也說明了片方對于成片質(zhì)量的信心。因為如果口碑滑鐵盧,將會大大影響一星期之后的正式上映。
但沒料到的是,僅僅占周五3.5%的排片,卻收獲了1400萬+的票房,上座率則為33.5%。換句話講,《八佰》點映場幾乎是場場爆滿。
那,究竟值得去電影院看嗎?
一個字,值!
看完點映場當晚
只能怪宣發(fā)太強,讓人產(chǎn)生了太高的期待心理。
等我真正從影院出來,還是感慨管虎不出意料的再次令人失望了——護【青天白日旗】那段簡直令人捧腹。
旗幟的象征意義是雙重的,民族和政治意義是彼此交融的。而在(旗幟)復雜的雙重性中顯性的表現(xiàn)上說,政治是高于民族文化的。對于學過歷史,眼見民國政府將大好山河和黎民蒼生拱手相予日本的屠刀和鐵蹄之下的現(xiàn)代人來說,影片中的軍人們奮命保護【青天白日旗】時候表演中【政治】意味是大于【民族】意味的,這里就跟事實產(chǎn)生了極為荒誕的沖突:
今夜我愛上了管虎!
淞滬會戰(zhàn)的結(jié)局,印在大家必修的歷史課本上。注定失敗的結(jié)果,這次展開背后的故事進行,效果敘事真的出乎預料。
英雄電影譜系,銀幕上的英雄角色經(jīng)歷三個階段的成長,即有完美無瑕的正面人物到會犯錯的普通人。八佰將士都可以稱之為英雄人物,同樣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情緒的普通人。在人物塑造上,做到了飽滿。人物內(nèi)心活動也隨著經(jīng)歷的增多而成長。
影片的性質(zhì)不像是主旋律電影,反而與抗戰(zhàn)時期大后方紀錄性劇情片類似,諸如《日本間諜》等。紀實手法拍攝搭配戲劇文本
(其實自己寫完,也沒有理清自己的思緒,很雜亂,勿噴)
為什么看完《八佰》之后略難受,可能是觀影的時候,拔牙的麻藥過了,疼痛感時常讓我從電影里抽離出來。
同行的小伙伴看完挺感動的,認為是“難得有一部從國民黨視角講述抗日戰(zhàn)爭”,這一點我也很認同,尤其是我看完《鋼琴家》&《喬喬的異想世界》之后,對于這種不同視角講述同一事件的,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但是這樣的認同感,還是沒法解釋我觀影后的虛無感,一直困惑自己為什么沒有被感動到?為什么自己不太喜歡這部片?
《八佰》是一部進入第三次轉(zhuǎn)向的戰(zhàn)爭片,導演管虎注重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臨場感,表現(xiàn)“看不見的敵人”,表現(xiàn)戰(zhàn)場上的眾多小人物,用盡可能真實的戰(zhàn)場使觀眾設身處地上做出最真實的抉擇,思考戰(zhàn)爭的真相。本文將從主題、影片空間、道具、細節(jié)、視聽語言以及作者化表達等多個方面來對影片進行分析。
主題
本片意在紀念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表現(xiàn)外敵入侵時,軍隊中和百姓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有頑強抵抗的將領,英雄犧牲的烈士,為戰(zhàn)爭奔走募捐的童子軍,具有家國精神的文化界名人,也有貪生怕死的逃兵
有意思!為什么白馬是《八佰》中的靈魂之筆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