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導(dǎo)演姜秀瓊之前導(dǎo)演過短片《艾草》,頗受好評。2011年拍攝的紀(jì)錄片《乘著光影去旅行》,呈現(xiàn)著名攝影師李屏賓30年電影攝影的不凡經(jīng)歷。這次,她前往日本以農(nóng)業(yè)遺產(chǎn)聞名的能登半島,執(zhí)導(dǎo)了她的第一部劇情片《寧靜咖啡館之歌》(2015)。
如果只是看片子,還真有點不相信如此靜悠深韻的影像,出自于一位臺灣女導(dǎo)演之手,且感覺非常沉穩(wěn)老道,沒有絲毫的違和感。尤其在敘事與情緒渲染之間,層次分明,又恰到好處,不讓人感到生硬和滯澀,可謂亮眼紛呈。
也難怪,這是一部地道的女性電影
幾乎每個女孩都夢想過有一家自己的小店。書店呀、花店呀,尤其是散發(fā)著濃郁香味的咖啡店,最具誘惑。
女主吉田岬將海邊一間破舊的小船屋改造成了名為“夜鷹”的咖啡店。她期望失蹤多年的父親會奇跡般出現(xiàn)。鄰居繪理子年紀(jì)輕輕獨自撫養(yǎng)著兩個孩子。淡淡的一天又一天,她們之間的友誼越來越深厚。
故事簡單甚至有些平淡,適合靜下心來慢慢品味。就像喝一杯醇香的咖啡,先深呼吸,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啜飲。漸漸地,齒頰生香,回味悠長??
這樣的日子,有點寂寞,有點美好。
真想也開家小店呀!
昨天,世界讀書日,鋪天蓋地的宣傳標(biāo)語:春天正是讀書天,走向戶外,到廣袤中去。
我利用難得閑暇且完整的一天,借著難得平靜的心態(tài)、清醒的頭腦、舒適穩(wěn)定的情緒,連看了三部日本電影。
《佐藤先生和我的父親》《寧靜咖啡館之歌》和《幸福的彼端》
三部電影都已經(jīng)在我的“想看”列表里躺了很久,這次一次性大飽眼福,心靈極為舒暢。
佐藤先生是知名演員中川雅也飾演,看完一部電影對這個中年大叔生出了興趣,在后一部《幸福的彼端》中又重逢,才認真翻看了他的履歷。原來是一名畫家、作家兼演員
?燥熱煩悶的初秋午后,似乎怎么也靜不下心去看電影,來來回回切換了好幾部,卻難以融入進去。想起豆瓣曾經(jīng)推薦的這部電影,希望內(nèi)心能再次獲得安寧。
?幾乎沒有男性的出現(xiàn),是兩個背負不同重擔(dān)的女子,彼此幫助,相互治愈的故事。
? 海浪拍打湖岸的聲音,一浪又一浪。一個人哪怕背負父親的債務(wù),也依然努力生活,在海邊的船屋,搭建起一個咖啡館。教兩個小孩子品嘗咖啡,告訴她們要努力工作來賺錢,教導(dǎo)她們做人的禮貌,用溫柔一點一點剝?nèi)ズ⒆觽兩砩响鍤猓蛟S在孩子心中
這個故事開頭是一段四歲孩童的回憶,大海浪聲滾滾,爸爸的吉他聲溫柔的合著海風(fēng),“我”在海邊玩耍,直到媽媽將我抱走。
緊接著是“我”長大了,闊別父親三十年,我選擇尋找他,我來到了父親那座沒有任何價值的破舊船屋,想要在此定居,繼續(xù)我的咖啡小店,但它甚至不能住人,于是我走向坡上的名宿,開端并不是那么美好,年輕美麗脾氣差勁的名宿主人,和后來超市遇到的“小偷”姐弟,這不開端的美好,卻續(xù)成了溫暖,親如家人的故事。
這部電影仿佛把咖啡香味拍進了片中,我還記得Misaki烘焙咖啡時,那恬靜模樣
相比于《天涯海角待飲香》這個大陸譯名,會更喜歡臺灣譯名《寧靜咖啡館之歌》。有關(guān)寧靜、有關(guān)父親的回憶,有關(guān)咖啡。
這部電影和日劇《溫柔時刻》情懷上有某種相近的特性。都是以咖啡傳情,把哀傷、喜悅、人生百味都溶進一杯咖啡里面。恬美嫻靜、溫婉動人。
電影本身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大齡文藝女青年,阿岬(也有的譯成美咲,misaki翻成岬的也確實少見,不知道日文是片假還是平假)與單身母親,繪里子相互療解心傷。沒有什么波瀾,也沒有起伏。普通、平淡,像一場初秋的陣雨。旁人看來稀松平常,興許還有些惱人、無趣。有心事的人看來,卻是韻味悠長、飽含深意。
阿岬以等父之名,千里迢迢,只身從東京驅(qū)車來到偏遠的能登半島。聽著父親相依為命幾十年的海浪聲,將破舊的小船屋改造成溫馨的咖啡館。其實阿岬四歲就離開了父親,似乎很難說出什么父女情深。與其說,阿岬在等待那個出海失蹤、生死不明的父親,不如說想要重溫父親那寬大、結(jié)識的胸膛,和他輕柔、悠長的吉他聲??释诠陋殹牡穆L夜里
“寧靜咖啡館之歌”獨立女性 安靜和大海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