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不怎么適合大屏幕、尤其是和朋友一起去看電影的話、特別是你邀請對方去看的那種情況的電影…
我會一直在意我的朋友是不是覺得無聊…
也許這是剪輯上的一些小小缺陷
也可能是我太久沒有在電影院看傳記電影的緣故。
但的確是我最愛的孤獨天才故事
好喜歡墜樓的拍攝手法
最后的告別…好多看起來體面的正常人都在回憶不舍與后悔
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個人。
那個唱著月亮河叼著煙的酷女孩
說了三次愛:…愛過、不不沒愛過、…是,沒愛過
那個只會一指禪的老爺爺說:他沒有墜樓,他只是去云游了。
看盲琴師,哭成鬼
天才 短暫且孤獨的一生。
原生家庭的影響,孩子要用一生去治愈。
有些命運多舛,無法改變,沒得選擇,只能接受現(xiàn)實,活在現(xiàn)實與理想的割裂之間。
波蘭鋼琴家,有另世人羨慕的音樂天賦,可他視力低下,活在自卑與被拋棄的陰影里,靠音樂支撐唯一的瘋狂與快樂。
天賦異稟,卻在29歲結(jié)束了自己天才,短暫且孤獨的一生。他多么希望能像普通人一樣,可他不能。只有音樂的陪伴,是不會害怕失去的。如果可以選擇,好希望他快樂!希望他能擁有更多人堅定的愛。
推薦朋友們?nèi)タ?/p>
由于對電影藝術(shù)了解得過于淺顯和片面,感覺這部電影有點偏文藝,并不能很直白地體會到想要表達(dá)的事情。當(dāng)然也應(yīng)該是理解欣賞能力不足的原因吧
命運賦予了米耶特更靈敏的聽力和更出色的鋼琴能力,卻模糊了他的視線。影片開頭的演奏會上,米耶特顫顫巍巍地從舞臺左側(cè)走到鋼琴面前,顫抖著找到琴蓋,把頭重重抵在琴蓋上。影片在這里很夸張地突出了臺下觀眾對于米耶特緊張慌亂的表現(xiàn)所做出的反應(yīng):有人小聲嘲笑,有人焦躁地?fù)芘罪棧腥松踔链灯鹆丝谏?,但是就連沉重急促一些的呼吸聲
捧眾多、極具人文氣息的故事片,講述了波蘭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著名爵士鋼琴家米耶特短暫而熱忱的人生,影片鏡頭考究,男主演繹細(xì)膩傳神,動情的鋼琴曲令人心潮滌蕩,觀感后五味雜陳卻并不壓抑。聽力好的盲琴師更加敏感周遭事物,不斷克服年少陰影(一是失明后父親的拋棄二是修道院枯燥規(guī)矩的琴課)影響,既在尋求周邊人的偎貼認(rèn)可,又在追求琴藝上的提升突破,對即興演出的推崇,對自由的向往更甚常人,俗世終究困囿不了他自由的心…米耶特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有賞識他的同僚和伯樂老板
bravo。
是我最喜歡的鋼琴天才的故事,但是不是1900的與琴共舞與船共沉的跨時代悲劇,是上帝關(guān)上門打開一扇窗但是窗外是毒氣泛濫。
音符是彩色的,他感到慌張迷茫的時候就開始用音符說服自己擁有聽力獲得的視覺,他是正常的。窮盡一生他都在療愈這份自卑,因此被拋棄,因此被拒絕,做愛的時候也不愿摘下墨鏡,學(xué)習(xí)用聽力感知的能力也不使用拐杖。幼年的被打斷自由演奏的他,臺上被眾人質(zhì)疑嘲笑的他,最后舞會被打斷難過的他,按下琴鍵,“黃色,紅色,藍(lán)色”,然后背景音開始用大提琴往上鋪開
米耶特因為童年被拋棄的經(jīng)歷和創(chuàng)傷,后來總不自覺地重復(fù)這種經(jīng)歷、無意識地折騰讓身邊的人離開自己:愛蘇莎而不得,太用力也抓不??;遷怒于朋友,讓朋友也離去;用酒精麻痹自己,不認(rèn)真對待他立身之本的音樂。在他與自己和解或意識到自毀傾向之前,這一切的發(fā)生又不可避免。最后他去見了同樣命運致盲的父親,他恨父親又下不了手掐他,看到父親關(guān)注他在報紙上的消息,感受到了愛,終于放過自己與自己和父親和解。在他與自己和解之后,終于能去愛,去追回瑪塔??上腋L虝?。$#
“盲琴師”意外驚喜!爵士天才的綻放和隕落
轉(zhuǎn)載請注明網(wǎng)址: http://www.mmedi.cn/archives/id-14519.html